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感旧
作者:苏轼 〔宋代〕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白话文翻译:
这短暂的怨恨,谁说它是短暂的呢?
这种绵绵的情感,又怎能轻易割舍呢?
半年以来,眉头的青翠从未舒展。
明亮的月光和轻柔的风,闲适的地方总是让人猜测。
春雨驱散了残留的寒冷,温暖的春风送走了冷灰。
在酒杯前,唱这一曲又是为了谁呢?
只留下最后的拍子,等待你的到来。
注释:
- 寸恨:形容短暂的怨恨,实际是指难以割舍的情感。
- 绵绵岂易裁:绵延不断的情感岂是容易割断的。
- 半年眉绿未曾开:指长时间的思念与忧愁,眉头未曾舒展。
- 明月好风:描绘出闲适的夜晚情景,暗含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尊前:指酒杯前,寓意饮酒作乐。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某些作品中对友情与思念的描写相似,均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南歌子·感旧》创作于苏轼中年时期,彼时他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和人生困境,情感上也常常处于思念和惆怅之中,写作这首词正是对旧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南歌子·感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深切的怀旧之情。开头以“寸恨谁云短”引出主题,强调了对过去情感的执着。接着通过“绵绵岂易裁”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割舍,其实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半年眉绿未曾开”一句,折射出长久的思念和无奈,似乎在暗示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孤寂后,仍未能释怀。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明月与微风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随着“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的转折,画面变得生动而富有生机,正如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的希望。在最后两句,作者以一曲酒前的歌唱为结束,既是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是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感循环。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诗词功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寸恨谁云短:表达一种内心的怨恨与思念,似乎在质疑别人的看法。
- 绵绵岂易裁:强调这种情感的绵延不绝,难以割舍。
- 半年眉绿未曾开:暗示长时间的思念与忧伤,眉头未曾舒展。
-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令人猜测的情感。
-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春雨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温暖的春风带走了寒冷。
- 尊前一曲为谁哉:酒杯前的歌声流露出孤独与思念。
-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留下最后的期待,等待友人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好风”来比喻美好的情感与时光。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对旧情的怀念、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开,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情感的执着与向往。
意象分析:
- 寸恨:象征着短暂的怨恨,实则表达深刻的情感。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美好的回忆。
- 春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温风:象征着温暖与舒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寸恨”指的是什么? A. 短暂的怨恨
B. 深厚的友情
C. 失去的爱人 -
在“尊前一曲为谁哉”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春雨消残冻”意味着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生活的无奈
C. 对旧情的怀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为直接和豪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思念与忧愁。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