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帆力健于马,长沙顷刻过。
云遮衡岳影,雪压洞庭波。
奋友分荣辱,穷途受折磨。
未知东阁畔,梅萼放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乘船从长沙去衡州的旅程。船行如飞,迅速抵达长沙。远处的衡岳被云雾遮住,洞庭湖的波涛因雪而沉重。想到朋友之间的荣辱与共,虽然在穷困的境地仍然承受磨难。最后,不知东阁旁的梅花已然盛开如何。
注释:
- 帆力健于马:帆船的速度比马快,形容船行迅速。
- 长沙顷刻过:指从长沙出发,瞬间就能到达。
- 云遮衡岳影:云雾遮挡了衡山的影子。
- 雪压洞庭波:雪的沉重使洞庭湖的波浪显得更加沉重。
- 奋友分荣辱:奋力与朋友共同承担荣辱。
- 穷途受折磨:在艰难的道路上遭受磨难。
- 未知东阁畔,梅萼放如何:不知道东阁旁的梅花开得如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鸿庚,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作者游览长沙至衡州的途中,表达了对友人和自然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从长沙出发的旅程。开头"帆力健于马,长沙顷刻过"直截了当地表现了舟行之速,给人一种轻松畅快的感觉。接着,"云遮衡岳影,雪压洞庭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与险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曲折和不易。
"奋友分荣辱,穷途受折磨"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艰难生活的感慨。最后一句"未知东阁畔,梅萼放如何"则以梅花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未知的思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人生、友谊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帆力健于马:比喻船帆的力量比马儿奔跑还要迅速,表现出舟行的迅捷。
- 长沙顷刻过:表明船行迅速,从长沙出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 云遮衡岳影:云雾遮挡了衡山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雪压洞庭波:形容雪的重压使湖面波涛汹涌,反映了自然的力量。
- 奋友分荣辱:强调朋友之间共同承担荣辱,不离不弃的情谊。
- 穷途受折磨:在艰辛的道路上经受考验,反映出人生的艰难。
- 未知东阁畔,梅萼放如何: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梅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帆力健于马”比喻船的速度,生动形象。
- 对仗:如“云遮衡岳影,雪压洞庭波”,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梅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启示人们在困境中仍要保持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 帆:象征着迅速与自由,表现出作者对旅途的渴望。
- 云、雪:自然元素,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难与不可预知。
- 梅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鸿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帆力健于马"的意思是什么?
- A. 船比马慢
- B. 船比马快
- C. 船与马一样快
- D. 船没有马快
- 诗中提到的“东阁”旁的花是什么?
- A. 桃花
- B. 梅花
- C. 柳树
- D. 菊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鸿庚与王之涣的作品,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上都有独特的视角,刘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王的则更显豪放与气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鸿庚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