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

时间: 2025-01-04 09:05:03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

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

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白话文翻译

我长久地隐居在庵中,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林深处隐藏着我的老去和退隐,松竹间滋养着风烟。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寻找真理自然有其途径。怀念某人时,心中有所领悟,熟读那些描绘山景的篇章。

注释

  • 某也庵居久:某人长久地隐居在庵中。
  • 心形付自然: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 山林藏老退:山林深处隐藏着我的老去和退隐。
  • 松竹养风烟:松竹间滋养着风烟,形容环境的幽静与自然。
  • 遇物元非远: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
  • 寻真自一天:寻找真理自然有其途径。
  • 怀人会心处:怀念某人时,心中有所领悟。
  • 熟诵见山篇:熟读那些描绘山景的篇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这首诗是他在移居川口时,怀念友人而作,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移居川口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描绘了他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及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心形付自然”一句,体现了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山林藏老退”则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则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认为真理并不遥远,只需用心去寻找。最后两句“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以及通过阅读山景诗篇来寄托情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某也庵居久:诗人自述长久隐居在庵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 心形付自然: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山林藏老退:山林深处隐藏着诗人的老去和退隐,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松竹养风烟:松竹间滋养着风烟,形容环境的幽静与自然。
  5. 遇物元非远: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事物的亲近感。
  6. 寻真自一天:寻找真理自然有其途径,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
  7. 怀人会心处:怀念某人时,心中有所领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8. 熟诵见山篇:熟读那些描绘山景的篇章,通过阅读来寄托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松竹养风烟”中,松竹被赋予了滋养风烟的能力,形象生动。
  • 对仗:“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中,“遇物”与“寻真”、“元非远”与“自一天”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通过描绘山林隐居的生活,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象征隐逸和宁静。
  • 松竹:象征坚韧和自然。
  • 风烟:象征幽静和自然。
  • 见山篇:象征寄托情感的诗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形付自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恐惧 B. 对自然的疏离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自然的冷漠

  2. “山林藏老退”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消极退隐 C. 随遇而安 D. 愤世嫉俗

  3. “遇物元非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 A. 事物都很遥远 B. 事物都很接近 C. 事物都很复杂 D. 事物都很简单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山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回归田园、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曹勋《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两首诗都表达了隐逸山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居的景色,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曹勋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