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征诏》

时间: 2025-01-04 08:21:55

诏语沈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亲征诏 杨冠卿 〔宋代〕

诏语沈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诏书深沉而醇厚,向四方宣告, 便知道国家的重任无需费力承担。 波涛汹涌,奔走相助,扶持着皇宫, 控制着风浪,安全渡过大江。

注释:

  • 诏语沈醇:指皇帝的诏书内容深沉而醇厚,具有权威和分量。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这里比喻国家的重任。
  • 波巨奔走:形容波涛汹涌,奔走相助的景象。
  • 黄屋:指皇宫,象征国家政权。
  • 约束风涛:控制风浪,比喻稳定国家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关注为主。这首诗通过对皇帝亲征诏书的解读,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政权稳固的信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代某次皇帝亲征或发布重要诏书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诏书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皇帝权威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诏书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和政权稳固的信心。首句“诏语沈醇告万方”,以“沈醇”形容诏书的深沉和权威,传达了皇帝的威严和诏书的重大意义。次句“便知九鼎不劳扛”,用“九鼎”比喻国家的重任,表明国家的稳定无需过多担忧。后两句“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国家在动荡中依然稳固,风浪虽大,但国家如黄屋般屹立不倒,能够控制局势,安全渡过难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和对皇帝权威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诏语沈醇告万方”,通过“沈醇”形容诏书的深沉和权威,传达了皇帝的威严和诏书的重大意义。
  • 次句“便知九鼎不劳扛”,用“九鼎”比喻国家的重任,表明国家的稳定无需过多担忧。
  • 后两句“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国家在动荡中依然稳固,风浪虽大,但国家如黄屋般屹立不倒,能够控制局势,安全渡过难关。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九鼎”比喻国家的重任,形象生动。
  • 拟人:“波巨奔走”赋予波涛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稳定和政权稳固的信心,以及对皇帝权威的尊重。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九鼎”、“波巨奔走”、“黄屋”、“风涛”。
  • “九鼎”象征国家的重任,“波巨奔走”描绘波涛汹涌的景象,“黄屋”象征国家政权,“风涛”比喻动荡的局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鼎”比喻的是什么? A. 国家的重任 B. 皇帝的权威 C. 波涛的汹涌 D. 黄屋的稳固

  2. 诗中“波巨奔走扶黄屋”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国家未来的悲观 B. 对国家稳定和政权稳固的信心 C. 对皇帝权威的质疑 D. 对波涛汹涌的恐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杨冠卿的其他诗作,如《秋思》等,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有助于理解杨冠卿诗歌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