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王神武不恬兵,气讋中原一扫平。可笑西江喜归客,便装行橐待还京。
白话文翻译:
君王英勇无敌,不轻易动兵,气势如虹,一举平定了中原。那些在西江欢庆归来的客人,却急忙整理行装,准备返回京城。
注释:
- 君王:指当时的皇帝。
- 神武:英勇无敌。
- 不恬兵:不轻易动兵。
- 气讋:气势震撼。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 西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江河区域。
- 喜归客:欢庆归来的客人。
- 便装行橐:急忙整理行装。
- 待还京:准备返回京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君王的赞美。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重大军事胜利后,诗人对君王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表达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重大军事胜利后,诗人对君王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表达赞美之情。诗中提到的“君王神武不恬兵,气讋中原一扫平”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军事胜利和安定局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赞美了君王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首句“君王神武不恬兵”直接点明了君王的英勇无敌,不轻易动兵,显示出君王的威严和智慧。第二句“气讋中原一扫平”则进一步强调了君王的气势如虹,一举平定了中原,展现了国家的安定和强大。后两句“可笑西江喜归客,便装行橐待还京”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在西江欢庆归来的客人,却急忙整理行装,准备返回京城,暗示了他们的急功近利和缺乏远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定的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王神武不恬兵:君王英勇无敌,不轻易动兵,显示出君王的威严和智慧。
- 气讋中原一扫平:君王的气势震撼中原,一举平定了混乱,展现了国家的安定和强大。
- 可笑西江喜归客:讽刺那些在西江欢庆归来的客人,暗示他们的急功近利。
- 便装行橐待还京:这些客人急忙整理行装,准备返回京城,缺乏远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君王神武不恬兵”与“可笑西江喜归客”的对比,突出了君王的英勇和客人的急功近利。
- 讽刺:通过“可笑西江喜归客”和“便装行橐待还京”的描述,讽刺了客人的急功近利和缺乏远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君王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同时讽刺那些急功近利、缺乏远见的客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的喜悦。
意象分析:
- 君王神武:英勇无敌的君王形象。
- 气讋中原:气势震撼中原的意象,展现了国家的安定和强大。
- 西江喜归客:欢庆归来的客人,但被讽刺为急功近利。
- 便装行橐:急忙整理行装的意象,暗示了客人的急功近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杨冠卿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君王神武不恬兵”指的是: A. 君王英勇无敌,不轻易动兵 B. 君王胆小怕事,不敢动兵 C. 君王经常动兵,四处征战 D. 君王不关心军事
-
诗中的“气讋中原一扫平”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君王的气势震撼中原,一举平定了混乱 B. 中原地区一直很平静 C. 君王对中原地区不关心 D. 中原地区经常发生混乱
-
诗中的“可笑西江喜归客”讽刺了什么: A. 客人的急功近利 B. 客人的勇敢 C. 客人的智慧 D. 客人的慷慨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赞美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读亲征诏》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但杨冠卿的诗更侧重于赞美君王的英勇,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冠卿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