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

时间: 2025-01-19 19:50:40

江南又叹流寓。

指芳物、伴人迟暮。

搅晴风絮。

弄寒烟雨。

春去更无寻处。

石城楼观青霞举。

想艇子、寄谁容与。

断云荆渚。

限潮湓浦。

不见莫愁归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凤钩
贺铸

江南又叹流寓。指芳物伴人迟暮。
搅晴风絮。弄寒烟雨。春去更无寻处。
石城楼观青霞举。想艇子寄谁容与。
断云荆渚。限潮湓浦。不见莫愁归路。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又感叹流浪的生活,指着美好的事物伴随我走向暮年。
搅动着晴空中的风絮,玩弄着寒冷的烟雨,春天已经过去再也找不到去处。
在石城的楼观中,青霞高高升起,想问那小船寄托给谁才能容纳我的心情?
断断续续的云在荆渚上空飘荡,潮水在湓浦的尽头限制了我的归路,不见那莫愁的归路了。

注释

  • 流寓:指漂泊流浪的生活。
  • 迟暮:指年老时的暮年。
  • 搅晴风絮:形容在晴天的风中翻动的柳絮。
  • 寒烟雨:形容冷清的雨景。
  • 青霞: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美好的景象。
  • 艇子:小船,常用来寄托情感。
  • 荆渚:指荆楚地区的水域。
  • 湓浦:指长江的一个支流,象征着归路的限制。
  • 莫愁:典故出自《离骚》,指莫愁的归路,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静斋,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生于山东。贺铸的词以清丽婉约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金凤钩》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因政治原因而流亡在外,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寓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苦闷与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金凤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流寓生活的无奈与惆怅。首句“江南又叹流寓”直接引入主题,表明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春天的离去和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受。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在“搅晴风絮”和“弄寒烟雨”中,风与雨的变化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在描写石城楼观的景象时,诗人寄情于“青霞”,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几句“断云荆渚”、“限潮湓浦”则更是将诗人的思乡情与归路的无望结合,表达出深深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词语言清新而不失哀愁,意象丰富而富有层次,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又叹流寓:表达对生活在江南的惆怅与叹息。
  2. 指芳物伴人迟暮:指着美好的事物,伴随年华渐老的无奈。
  3. 搅晴风絮:描绘晴天中空中的风和柳絮,表现心境的轻快与纷扰。
  4. 弄寒烟雨:形容寒冷的烟雨,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愁。
  5. 春去更无寻处: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已逝。
  6. 石城楼观青霞举:描绘石城的美丽景象,寄托诗人的理想与渴望。
  7. 想艇子寄谁容与:思考小船的归属,隐含对感情的期望与问询。
  8. 断云荆渚:描绘云在荆渚上空飘荡,表现出一种空旷和无依无靠的感觉。
  9. 限潮湓浦:潮水的限制象征着归路的无望。
  10. 不见莫愁归路:表达对回归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江南的流寓,隐喻漂泊的无奈。
  • 拟人:风与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搅晴风絮”、“弄寒烟雨”等,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流寓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揭示了在美好景物中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美丽与温柔,也代表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晴风、寒烟雨:分别代表诗人的内心状态的变化与对自然的感知。
  • 石城楼观:象征着理想与渴望,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云与潮水:象征着流寓生活中的无奈与对归路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贺铸的《金凤钩》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流寓生活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C. 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D. 对政治的愤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石城楼观”象征着诗人的__

  3. 判断题:诗中“搅晴风絮”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对/错)

答案

  1. B
  2. 理想与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且在情感上更为细腻;而柳永的《雨霖铃》则在流浪与离别的主题上与《金凤钩》相似,表现出对失去的深切感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选读》
  • 《贺铸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