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1-19 17:40:48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

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秀才赴举
作者: 皎然 〔唐代〕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
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与期望。诗中提到诸侯对割地的恐惧,选拔人才变得不再拘谨,隐遁于世的人们不再愿意隐退,而是渴望展翅高飞。科举考试竞争激烈,争取名利的诗句如同盛开的花枝。你在三楚之地才华出众,家中有着良好的家教和规矩。

注释:

字词注释:

  • “诸侯”:指各地的统治者。
  • “惧”:害怕、担忧。
  • “削地”:指削减土地,通常指战争或权力斗争中土地的减少。
  • “不羁”:即不拘束,放荡不羁。
  • “荷芰”:指荷花和菱角,象征清雅脱俗。
  • “矜羽仪”:意指骄傲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 “甲科”:指科举考试的第一科。
  • “玉片”:象征名利。
  • “三楚”:指楚地,古代地名,代表庙堂之上的才俊。
  • “清规”:指良好的家教和家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楚”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楚国,因其人才辈出而闻名。诗人通过提及这一地名,来强调陈秀才的才华与潜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古诗,作品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诗歌多反映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在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士子渴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皎然在此背景下为朋友陈秀才送行,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科举的热切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的祝愿。开头两句提到诸侯对土地的惧怕,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不安的背景,选士不再拘泥于传统,表现了时代的变革。中间两句以“荷芰”和“鸣矜”比喻,象征着陈秀才的才华和志向,强调了才子的志向和抱负。最后两句称颂了陈秀才的才华出众和良好的家教,展现出诗人对他的高度认可与期待。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语句和谐,节奏感强。情感上,既有对好友的深切关怀,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充满了励志与希望的气息。诗中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展示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侯惧削地:诸侯因战争而对土地的割减感到恐惧。
  2. 选士皆不羁:选拔人才不再拘泥于常规。
  3. 休隐脱荷芰:不再隐退,像荷花般清雅。
  4. 将鸣矜羽仪:渴望展现才华,展翅高飞。
  5. 甲科争玉片:科举竞争激烈,争夺名利。
  6. 诗句拟花枝:诗的美好如同花枝般绚丽。
  7. 君实三楚秀:你在三楚的才华出众。
  8. 承家有清规:家中传承良好的教诲和规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花枝,形象生动。
  • 对仗:整体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赋予“荷芰”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的祝福与期望,体现了士人对科举的渴望与奋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芰”:象征高洁与脱俗。
  • “玉片”:象征名利与荣耀。
  • “花枝”:象征美好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诸侯惧削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土地的渴望
    • C. 对人才的选拔
  2. “甲科争玉片”中的“玉片”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名利
    • C. 美德
  3. 诗中提到的“三楚”指的是:

    • A. 三个国家
    • B. 古地名
    • C. 三个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科后》中,同样表达了对科举的期望,但更多地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皎然对好友的祝福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