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遥山禅老》

时间: 2025-01-06 10:15:50

天与松子寿,独饮日月精。

复令颜子贤,胡为夭其生。

吾将寻河源,上天问天何不平?

吾将诘仙老,

大道无私谁强名?

仙老难逢天不近,世人何人解应尽。

明朝欲向翅头山,问取禅公此义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遥山禅老
皎然 〔唐代〕

天与松子寿,独饮日月精。
复令颜子贤,胡为夭其生。
吾将寻河源,上天问天何不平?
吾将诘仙老,大道无私谁强名?
仙老难逢天不近,世人何人解应尽。
明朝欲向翅头山,问取禅公此义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寿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天地与松树的长寿,暗示自然的伟大与长存。接着提到颜子(颜回),他是孔子的弟子,以贤良著称,但为何却早逝?这引发了诗人的疑问,认为即使是贤者也未必能得长生。

随后,诗人计划去寻找河源,向天询问为何不平等,接着又想要向仙人请教,探讨大道的无私与名利的对立。诗中提到“仙老难逢天不近”,暗示了仙人和理想境界的遥不可及,世人又有谁能够明白生命的真谛?最后,诗人表达了明日将前往翅头山,向禅公请教这一切的愿望,充满了求知与探寻的精神。

注释:

  • 松子寿:松树的种子,象征长寿和长存。
  • 颜子贤:指的是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其德行和智慧著称。
  • 河源:指河流的源头,象征着追溯事物的本源。
  • 仙老:指仙人,寓意智慧和超脱。
  • 大道无私:指道理是公正无私的,强调了名利的相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号云间,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人生和哲学的探索时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思考。

诗歌鉴赏:

《问遥山禅老》通过诗人对长寿、智慧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天与松子寿”引入长寿的主题,松树常青,象征着自然的永恒,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引发对生命的反思。接着提到颜子,诗人用贤者的早逝来质疑命运的公正,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不平之感。

诗人接着提出要寻找河源,向天询问生命的不平,显示了他的求索精神与对真理的渴望。在此过程中,诗人又提到“仙老”,进一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强调了无私的道理与名利的对立。最后,诗人表达了去向禅公请教的愿望,展现了他对智慧的向往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皎然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与松子寿:天赐松树长寿,寓意自然界的和谐与永恒。
  2. 独饮日月精:松树吸收日月之精华,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滋养。
  3. 复令颜子贤:即使是贤者颜回,也有早逝之命,质疑命运。
  4. 胡为夭其生:为何要让贤者早逝?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惋惜。
  5. 吾将寻河源:诗人决定追寻生命的源头,探讨真理。
  6. 上天问天何不平:向天询问为何生命不平等。
  7. 吾将诘仙老:想要询问仙人,探讨人世间的真理。
  8. 大道无私谁强名:强调大道的公正与名利的虚妄。
  9. 仙老难逢天不近:仙人难以相遇,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10. 世人何人解应尽:世人中有谁能理解生命的真谛?
  11. 明朝欲向翅头山:诗人决定前往翅头山,寻求教益。
  12. 问取禅公此义还:向禅公请教这一切,求得智慧的回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生命进行对比,强调生命的意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公,通过对自然、贤者与仙人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子:象征长寿与坚韧。
  • 颜子:代表智慧与德行。
  • 河源:象征生命的本源与追寻。
  • 仙老:代表智慧、理想与远离尘世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颜子”是指谁?

    • A. 孔子
    • B. 颜回
    • C. 墨子
    • D. 荀子
  2. 诗人想要向谁请教生命的意义?

    • A. 仙老
    • B. 天
    • C. 禅公
    • D. 自己
  3. 诗中提到的“松子”象征什么?

    • A. 短暂
    • B. 长寿
    • C. 富贵
    • D. 平凡

答案:

  1. B. 颜回
  2. C. 禅公
  3. B. 长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问遥山禅老》与《登高》
    • 两首诗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前者更关注生命的意义,后者则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