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望月》

时间: 2025-01-14 16:56:25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明月,家家户户都在仰望,
我独自倚楼,特别钟爱这座楼。
细细的云在溪水上断开,
稀疏的柳影映衬着中秋的气息。
月光渐渐照亮千山万岭,
遥远的水流分散在各个方向。
关山重重,谁能再见到你?
我只能在此独自生发愁苦。

注释:

  • 夜月:指夜晚的明月。
  • 亭亭:形容高耸、清秀的样子,这里指“我爱这座楼”。
  • 纤云:细小的云朵。
  • 溪上断:指云在溪水上断开,形成一种美好的景象。
  • 疏柳:稀疏的柳树,柳影在月光下显得柔美。
  • 渐映:逐渐映照,形容月光的变化。
  • 千峰:众多的山峰。
  • 万派流:四面八方流淌的水流。
  • 关山:指重重的山峦,常用来比喻离别与思念。
  • 独起边愁:独自产生的忧愁。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关山”常用来象征离别与重重阻隔,反映出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字景晖,号青山,主要以写景抒情的诗作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夜晚独自在楼上,欣赏明月的情境,反映了作者在此时此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南楼望月》是一首抒情的古诗,通过描绘夜晚明月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以“月”为主线,夜晚的明月不仅照亮了周围的山川,还激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从“家家望月”的普遍性出发,转而聚焦于自己独自倚楼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前半部分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色,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对关山的思念与愁苦,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

诗中“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的意象,既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壮丽山川,又隐喻了人们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关山的重重阻隔,代表了人与故乡、人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隔阂。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体会到人情之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月家家望:描绘了夜晚明月高悬,家家户户都在仰望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普遍的氛围。
  2. 亭亭爱此楼:诗人通过“亭亭”二字,表达了对这座楼的喜爱,同时暗示了其高耸和清秀。
  3. 纤云溪上断:细小的云朵在溪水上断开,构成一种优美的画面,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4. 疏柳影中秋:稀疏的柳影在月光下显得柔美,体现了秋天的氛围。
  5. 渐映千峰出:随着月光的变化,千山万岭逐渐显现出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6. 遥分万派流:水流向四面八方延展,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思念。
  7. 关山谁复见:感慨重重关山,让人再难相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8. 应独起边愁:最终只能在此独自生愁,流露出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照亮万物的光辉,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 对仗:诗中“千峰出”和“万派流”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 拟人:通过“家家望月”,使得月亮与人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2. :代表轻盈和变化,增添了诗的柔美。
  3. 柳影:象征柔情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4. 千峰:象征自然的伟岸与高远。
  5. 关山:象征离别与思念,反映人们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月家家望”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家家户户都在赏月
    B. 家家户户都在睡觉
    C. 家家户户都在争吵

  2. 诗人对这座楼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喜欢
    B. 特别钟爱
    C. 无所谓

  3. “关山谁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思念与孤独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皎然的《南楼望月》均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月亮的深切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