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雪登前岭。自己酉江右雪行弥月,四十七年无此乐也,今再见之)》
时间: 2025-01-04 06:4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雪登前岭)
未岁嘉平,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群山,如玉削,松林百万,尽傅琼霜。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人道玉皇三六,欲一叩风力方刚。明朝好,金乌衔烛,八表散祥光。
白话文翻译:
在新年的初四,我在雪中从崇唐归来。山、林、湖、海,一片苍茫的景色连成一体。脚踏着千丈的白雪,远望龙尾延绵,似乎无尽无边。片刻之间,四周高峰尽收眼底,蜿蜒的前冈在我面前延展。群山仿佛是被玉石削成的,松林如百万琼树,尽披白霜。让我疑惑这是否是天际,一只仙鹤在高空翱翔。人们说玉皇大帝在三六天上,想要叩问他风的力量。明天的好景,金乌衔着烛火,四方散播着吉祥的光辉。
注释:
- 未岁嘉平:指新年初始的平安祥和。
- 崇唐:指崇唐山,地名。
- 玉龙千丈:比喻雪的厚度,形象化。
- 龙尾天长:形容远处的山脉延绵,如龙的尾巴。
- 琼霜:雪,洁白如玉的霜。
- 玉皇三六:指玉皇大帝,三六是天界的说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必,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而闻名。他的诗风往往融合自然与人文,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雪后,表达了作者在雪中游览的兴致和对自然美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诗的开篇便通过时间的指引,将读者带入一个新年的氛围中,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接下来的描写则极具画面感,通过“山林湖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浩瀚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
尤其是“踏尽玉龙千丈”,更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雪的厚度与美丽形象化,表达了诗人在雪中行走时的兴奋与快乐。诗人不仅描绘了外部的自然,也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尤其是“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这一句,刻画了诗人仰望天空时的那份悠然与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最后以“明朝好”收尾,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岁嘉平:时间背景,描写新年初四,寓意吉祥。
- 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叙述作者从崇唐归来,强调雪景。
- 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展现自然的浩瀚。
- 踏尽玉龙千丈:形象化雪的厚度。
- 更一望龙尾天长:远景,表达空间的延展感。
- 须臾上,高峰四顾:表现诗人的视野开阔。
- 群山,如玉削:比喻山的形状,展现美感。
- 松林百万,尽傅琼霜:夸张手法,增强视觉效果。
- 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表达诗人的遐想。
- 人道玉皇三六:提及神话,增添诗意。
- 欲一叩风力方刚:表达对力量的渴望。
- 明朝好,金乌衔烛,八表散祥光:希望未来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踏尽玉龙千丈”,使雪的厚度形象生动。
- 夸张:如“松林百万”,强化了自然的壮观。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山:象征坚韧与永恒。
- 松林:象征坚韧、长寿。
- 鹤:象征高洁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未岁嘉平”指的是哪个时间?
- A. 新年初四
- B. 中秋节
- C. 春节前夕
-
诗中提到的“玉龙千丈”形容的是?
- A. 雪的厚度
- B. 山的高度
- C. 河的深度
-
“金乌衔烛”中“金乌”指的是?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陆游《游山西村》
诗词对比:
- 程必的雪景描写与苏轼的山水风光,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两者在画面感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共同传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