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城北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8:23:20

两版柴扉积藓斑,莳花编竹恣疏顽。

坐夸潘岳城三面,谁笑卢仝屋数间。

虚牖北开堪避暑,矮墙西向不遮山。

多情紫燕偏寻主,常傍湘帘挟子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家城北 其二
作者: 高士奇 〔清代〕

两版柴扉积藓斑,莳花编竹恣疏顽。
坐夸潘岳城三面,谁笑卢仝屋数间。
虚牖北开堪避暑,矮墙西向不遮山。
多情紫燕偏寻主,常傍湘帘挟子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迁居到城北后的生活情景。两扇柴门上积满了苔藓,院子里种着花草,编制的竹子随意地生长。坐在这里,可以自豪地夸口潘岳的城三面环水,而谁会嘲笑卢仝那几间小屋呢?北面的窗户敞开,正好可以避暑,西边的矮墙也不遮挡山景。多情的紫燕特别喜欢寻找主人,常常在湘帘旁边叼着小雏鸟飞回。

注释:

  • 积藓斑:指门上长满了青苔,表示屋子久未打理。
  • 莳花编竹:莳花是种花,编竹是用竹子编制,形容院落里的随性与自然。
  • 潘岳:指潘岳,字安邦,东汉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卢仝:卢仝,唐代诗人,因其简朴的居所和清幽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 虚牖:虚开的窗户,表示通风、凉爽的意思。
  • 湘帘:指挂在窗前的帘子,流露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士奇(约1660-1734),字公懋,号青山,清代诗人,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表现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迁居至城北的时期,反映了他对新居生活的欣喜与满足,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移家城北 其二》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柴门、花草、燕子等意象自然地融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生活情景。诗的开头“两版柴扉积藓斑”立刻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接着描绘了莳花编竹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生活态度。

“坐夸潘岳城三面,谁笑卢仝屋数间”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士的自得与对简朴生活的赞美,显示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诗人既表现出对潘岳的景仰,也传达了对卢仝的理解与认同,强调了居住环境与心灵的契合。

后两句“多情紫燕偏寻主,常傍湘帘挟子还”则为全诗增添了生动的动感,紫燕的归来象征着温暖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家园的依恋与眷恋。

整首诗在清雅的语言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版柴扉积藓斑:描绘了老旧的柴门,展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简朴。
    • 莳花编竹恣疏顽:表现出作者在自然中随性而为的生活状态。
    • 坐夸潘岳城三面:自豪地提到潘岳的美丽环境,显示出诗人的自信。
    • 谁笑卢仝屋数间:以卢仝的简朴生活为对照,表达对简单生活的认同。
    • 虚牖北开堪避暑:描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强调自然的通透。
    • 矮墙西向不遮山:表现出诗人对山景的欣赏,展现自然之美。
    • 多情紫燕偏寻主:象征着温暖的归属感,表现对家的依恋。
    • 常傍湘帘挟子还:描绘燕子带着小雏鸟回家的温馨场景,增添生活的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柴扉比作岁月的痕迹,展现生活的真实。
    • 拟人:紫燕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依恋与温暖。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柴扉:象征着简朴与宁静的生活。
  • 紫燕:象征着温暖、生命与归属感。
  • 花草、竹子: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柴门上长满了什么?

    • A. 雪
    • B. 苔藓
    • C. 花瓣
  2. 诗人提到的名士是?

    • A. 李白
    • B. 潘岳
    • C. 杜甫
  3. 诗中“虚牖北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增加阳光
    • B. 避暑
    • C. 观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士奇《移家城北 其二》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高士奇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反映了对社会状况的关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