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
时间: 2025-01-06 06:20:06意思解释
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家山此去无多路。
久没个音书去。
一别而今佳节度。
黄花开未,白衣到否,
篱落荒凉处。
峥嵘岁月远秋暮。
空腹便便无好句。
菊意愆期浑未许。
那堪惹恨,年来此日,
长是潇潇雨。
白话文翻译
离家山不远,却没有多少道路可走。
已经很久没有收到音信了。
自从分别至今,佳节又已度过。
不知道黄花开了没有,白衣人是否已到,
篱笆边显得荒凉孤寂。
往日的峥嵘岁月已经远去,秋天已近黄昏。
空腹无聊,难以写出好句。
菊花的意象到了这个时候却还未开。
怎能忍受这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在这个日子,
只听见潇潇细雨。
注释
- 家山: 指故乡的山。
- 音书: 信件,音信。
- 佳节: 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 黄花: 指菊花,象征着重阳节。
- 白衣: 指前来探望的人。
- 峥嵘岁月: 指过去的辉煌时光。
- 空腹便便: 空腹无聊,心神不宁。
- 愆期: 指错过了时机。
- 潇潇雨: 形容细雨飘洒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怀著称,风格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后,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情切,故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亲人的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以“家山此去无多路”引入,既道出了距离的近,又隐含了心灵的遥远。接着,诗中提到“久没个音书去”,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音信不通的无奈。在佳节的时光,身边没有人,显得格外孤寂,似乎黄花还未开,白衣人也未到,篱落旁的荒凉更是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作者通过“峥嵘岁月远秋暮”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又感到空腹无聊,难以写出好句,进一步反映内心的迷茫与失落。最后,作者以“潇潇雨”结尾,细雨如丝,既是对节日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令人心生怅惘。
全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兼具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山此去无多路: 意指离家不远,但心路却难以通达。
- 久没个音书去: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长久未收到音信。
- 一别而今佳节度: 自从分别以来,佳节又已过去。
- 黄花开未,白衣到否: 问候故乡的重阳菊花是否开放,是否有亲人来访。
- 篱落荒凉处: 描述身边环境的萧瑟,衬托内心的孤独。
- 峥嵘岁月远秋暮: 过去的辉煌已远,如今只剩秋天的黄昏。
- 空腹便便无好句: 因内心的惆怅,难以写出佳句。
- 菊意愆期浑未许: 菊花的开放似乎迟迟未到,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 那堪惹恨,年来此日: 年复一年,难以忍受这种孤独与怨恨。
- 长是潇潇雨: 细雨如丝,增添了诗的凄凉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 “黄花”比喻重阳节的到来。
- 拟人: “菊意愆期”使菊花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以思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佳节孤独无依的情感,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情冷暖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山: 象征着根与归属,代表着作者的故乡情结。
- 黄花: 代表重阳节和生命的循环。
- 白衣: 象征亲人的到来与关怀。
- 潇潇雨: 代表愁苦与孤独的情绪,增添了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重阳节
- D. 中秋节
-
“空腹便便无好句”中“空腹”的意思是:
- A. 饿了
- B. 无聊
- C. 失落
-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白衣”象征着什么?
- A. 游人
- B. 亲人
- C. 难民
- D. 朋友
答案
- C. 重阳节
- B. 无聊
- B. 亲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黄鹤楼》: 崔颢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侧重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深切。
- 《月夜忆舍弟》: 通过对亲情的思念,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倍感:古诗词的情感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