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秋兴连天》

时间: 2025-01-06 09:42:09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

莼鲈犹好。

莫落秋归后。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

君知否。

阳关三奏。

消黯情多少。

意思解释

点绛唇·秋兴连天

原文展示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莼鲈犹好。莫落秋归后。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君知否。阳关三奏。消黯情多少。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兴致延绵不断,然而又不知秋光何时会老去。莼菜和鲈鱼依然美味可口,莫要等到秋天归去后才感慨。有谁从这里出发,大家都朝着东边出发。你可知道?阳关的曲调奏了三遍,消散了多少愁苦的情感。

注释

  • 莼鲈:莼菜和鲈鱼,古时认为是秋天的美味。
  • 阳关:指阳关三叠,是古代著名的送别曲。
  • 东首:朝东而去,象征着离别和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廖行之,宋代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借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诗歌鉴赏

《点绛唇·秋兴连天》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秋兴连天”便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传达出一种无尽的秋日情怀。紧接着“又还不分秋光老”,意在说明时光的流逝,秋天虽然美好,但也在悄然走向衰老,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莼鲈犹好”一句,诗人用美食来比喻秋天的丰盈,传递出一种安逸和满足。然而“莫落秋归后”则是对未来的忧虑,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

接下来的“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则引出一种离别的情愫,东首意味着去往未知的方向,暗示了人们无论在何处,最终都要面对分别与旅途的孤独。最后的“阳关三奏”以音乐为结尾,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情感的消散,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秋天的魅力和人生的无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兴连天:秋天的情感如同天一样延绵不绝。
  2. 又还不分秋光老:但又不知何时秋天的光辉会消逝。
  3. 莼鲈犹好:此时莼菜和鲈鱼依然鲜美可口。
  4. 莫落秋归后:不要等到秋天过去了才感到惋惜。
  5.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有谁从这里出发,大家都朝东而去。
  6. 君知否:你可知道?
  7. 阳关三奏:阳关的曲调演奏了三遍。
  8. 消黯情多少:消散了多少愁苦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秋兴连天”用天比作情感,形象生动。
  • 对仗:如“莼鲈犹好”与“莫落秋归后”,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离别的伤感,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和丰盈,同时也暗示衰老和无常。
  • 莼鲈:美食意象,代表秋天的富饶与美好。
  • 阳关:送别的意象,承载着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莼鲈犹好”中的“莼鲈”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和鱼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
    • D. 一种饮品
  2. 诗中提到的“君知否”是在问什么?

    • A. 诗人的名字
    • B. 情感的消散
    • C. 秋天的到来
    • D. 离别的情感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廖行之的《点绛唇·秋兴连天》更侧重于秋天的景象与人生感悟,而《静夜思》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深邃,二者虽同属抒情诗,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点绛唇·秋兴连天》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