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戊午二月十七日四明窗赋)》
时间: 2025-01-16 22:17:37意思解释
满江红(戊午二月十七日四明窗赋)
作者: 吴潜 〔宋代〕
原文展示:
芳景无多,又还是乱红飞坠。空怅望昭亭深处,家山桃李。柳眼药心都脱换,蜂须蝶翅难沾缀。谩相携一笑竞良辰,春醪美。金兽爇,香风细。金凤拍,歌云腻。尽秦箫燕管,但逢场尔。只恐思乡情味恶,怎禁寒食清明里。问此翁不止四宜休,翁归未。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美景不多,眼前依然是纷飞的花瓣。我徒然地眺望昭亭深处,那是我家乡的桃花和李树。柳树的芽儿和心情都已更换,蜜蜂的触须与蝴蝶的翅膀也难以停留。我和朋友漫无目的地相携一笑,争抢这美好的时光,春酒真美。金兽燃烧,香风轻拂;金凤拍打翅膀,歌声如云,令人陶醉。尽管有秦筝和燕管在场,但这不过是偶然的欢聚。我只担心思乡的情感带来厌恶,如何能抵挡寒食和清明的哀愁。我问这位老翁何时能停下,他是否还会返回呢?
注释:
- 芳景: 美丽的春景。
- 乱红: 纷飞的花瓣,通常指春天花开的景象。
- 昭亭: 可能为诗人所向往的地方,象征着家乡。
- 柳眼: 柳树的新芽,象征春天的到来。
- 谩: 随意地、漫无目的地。
- 春醪: 春天的美酒。
- 金兽: 可能指装饰物或祭祀用的物品。
- 寒食: 清明前的一天,通常是扫墓的日子,寓意思乡和哀悼。
典故解析:
- 寒食: 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通常在清明前一日,象征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昭亭: 可能暗指古代文人所描绘的理想归宿或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午年二月,时值春天,诗人感受到春日的美好,却又因思乡而感到忧伤,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开篇以“芳景无多”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叹,随后通过“空怅望昭亭深处,家山桃李”的描写,流露出浓郁的乡愁。诗中的意象相互交织,柳眼、蜂须、蝶翅等自然元素与人情交融,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家乡的眷恋。
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融入了对亲情和思乡情绪的思考,尤其是“只恐思乡情味恶,怎禁寒食清明里”一句,将思乡与节日的哀愁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怀旧与思考的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景无多: 表达春天美景的短暂。
- 又还是乱红飞坠: 形容花瓣纷飞的景象,隐喻美好事物的易逝。
- 空怅望昭亭深处: 诗人徒然向往家乡的深处,表现出思乡的情感。
- 家山桃李: 指代故乡的桃李树,象征美好的回忆。
- 柳眼药心都脱换: 柳树的新芽与心情的变化,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感受。
- 蜂须蝶翅难沾缀: 形容美好的春光难以捕捉,暗示诗人内心的无奈。
- 谩相携一笑竞良辰: 诗人与友人共享良辰美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春醪美: 指春天的美酒,象征欢乐和享受。
- 尽秦箫燕管: 提到乐器,描绘欢乐的场景,但又暗含虚幻。
- 只恐思乡情味恶: 担心思乡之情影响心情。
- 问此翁不止四宜休: 询问老者何时停息,暗示对岁月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芳景无多”比喻春天的短暂。
- 拟人: “蜂须蝶翅难沾缀”赋予自然生物情感。
- 对仗: 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景: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桃李: 代表故乡的温暖与亲情。
- 柳眼: 象征新生与希望。
- 金兽与金凤: 象征繁华与享乐,但又暗含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景无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春天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爱情的渴望 -
“只恐思乡情味恶”中“思乡”指的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忆江南》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往事的怀念,风格上更显女性细腻的情感。
- 杜甫《春望》: 诗中体现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感与对国事的忧虑,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满江红》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