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时间: 2024-12-29 17:10:30

见说蓬瀛上界连,谁知只在眼眼前。

但须牢踏脚根地,更要放开心里天。

世事可怜旋磨蚁,人情争慕集冠蝉。

若教禁脔曾知味,不似鱼羹饭泰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蓬瀛上界连,谁知只在眼眼前。
但须牢踏脚根地,更要放开心里天。
世事可怜旋磨蚁,人情争慕集冠蝉。
若教禁脔曾知味,不似鱼羹饭泰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蓬瀛仙境的传说,谁能想到它其实就在我们眼前呢?只要我们扎实地脚踏实地,更要放开心怀,追求心灵的自由。世事如同可怜的小蚂蚁般在旋转磨蹭,人与人之间因争夺权势而互相攀比。假如让人们对某种美好事物有所了解,就不再像品尝鱼羹或米饭那样淡然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蓬瀛:指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境界。
  • 脚根地:比喻脚踏实地,稳重的态度。
  • 心里天:心灵的自由,内心的广阔。
  • 旋磨蚁:比喻世事繁杂,像蚂蚁一样旋转不已。
  • 禁脔:美好事物,通常指美食或珍贵的东西。
  • 鱼羹饭:比喻普通的生活,形容平淡无奇。

典故解析:

  • 蓬瀛:源于古代道教文化,象征着理想和超脱的境界,常出现在诗词中。
  • 冠蝉:指高高在上的地位,象征社会地位的争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常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诗作多以抒情和哲理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吴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蓬瀛仙境的传说入题,表面上是在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际上却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追求与困惑。吴潜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展现了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和思考。诗中对“脚根地”和“心里天”的强调,暗示着理想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勇于追求的心态。同时,诗中提到的“世事可怜旋磨蚁”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繁杂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情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吴潜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凝重的思考。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理想的人生追求,也对现实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蓬瀛上界连:提到理想中的蓬瀛仙境,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谁知只在眼眼前:揭示其实理想并不遥远,它就在眼前。
  • 但须牢踏脚根地:强调务实的重要性,稳重的态度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 更要放开心里天:内心的宽广和自由是追求理想的关键。
  • 世事可怜旋磨蚁:描绘世事的繁杂,令人感到无奈。
  • 人情争慕集冠蝉:揭示人际关系中的竞争与攀比。
  • 若教禁脔曾知味:暗示如果人们曾品尝过美好事物。
  • 不似鱼羹饭泰然:比较平淡生活与美好体验的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旋磨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脚根地”和“心里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强调了务实与心灵自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瀛:象征理想与超脱。
  • 脚根地:象征务实与基础。
  • 心里天:象征心灵的自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潜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蓬瀛”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社会竞争
  3. 诗中“脚根地”与“心里天”分别强调了什么?

    • A. 物质与精神
    • B. 理想与现实
    • C. 务实与自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吴潜同样关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李白更倾向于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来展现理想,而吴潜则更注重细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