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司直韵五首》
时间: 2024-12-29 17:3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史司直韵五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世间传假不传真,丞相可曾城换银。
巷扫他家难敌富,氅披之子未为贫。
也知东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钓雪人。
指碔为瑶惭与寄,恨无一缕引千钧。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流传的假话与真相,丞相是否真的能换来银子?
街巷里打扫他人的家,难以抵挡富人的气派,
穿着氅子的少年并未贫穷。
我也知道东郡春天的守卫,便在南溪钓雪的那个人。
指着碔石以瑶的名义感到羞愧与寄托,
恨不能有一缕细线引来千钧之重。
注释:
- 假不传真:指流言蜚语与真相之间的对立。
- 丞相:古代官职,意指权威。
- 巷扫:指街道的清扫,象征社会地位。
- 氅子:一种外衣,象征富贵。
- 东郡:指地名,春天的守卫。
- 南溪:指一条溪流,象征宁静。
- 碔:一种石头,指代卑微的事物。
- 瑶:美玉,象征高贵与理想。
- 千钧:重量单位,象征重任与责任。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了古代官僚社会的生活与人际关系,通过对比富人与穷人、权贵与平民的生活,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思考与反思。诗中提到的“丞相”与“巷扫”,反映了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对富贵人家生活的讽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展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开篇以“世间传假不传真”引入,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表现出诗人对谣言与真相的思考。接着提到丞相,似乎在质疑权贵的真实价值。诗中对比了贫与富,彰显了社会的不平等,而“氅披之子未为贫”则暗示即使外表光鲜,内心未必富足,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乏。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提到“东郡行春守”与“南溪钓雪人”,显示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洒脱。最后两句则通过对“碔”的羞愧与对“瑶”的寄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既希望追求理想,又感到现实的沉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间传假不传真”:反映世俗中真与假的争论。
- “丞相可曾城换银”:质疑权贵的真实价值。
- “巷扫他家难敌富”:揭示贫富差距的无奈感。
- “氅披之子未为贫”:外表光鲜不代表内心富有。
- “也知东郡行春守”:展现对自然与生活的向往。
- “便作南溪钓雪人”:象征一种生活的理想。
- “指碔为瑶惭与寄”: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
- “恨无一缕引千钧”:感叹现实的沉重与内心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碔”比作卑微的存在,与“瑶”的美好形成对比。
- 对仗:例如“东郡行春守”与“南溪钓雪人”,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权力、财富与人性的复杂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世间”:象征广阔的社会,包含了人情冷暖。
- “丞相”: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巷扫”:象征平民的艰苦生活。
- “氅子”:象征富贵与外表的虚华。
- “南溪”:象征宁静与内心的理想。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提到的“丞相”主要象征什么? A. 富有 B. 权力 C. 贫穷 D. 自然
- 诗中“氅披之子”意在表达? A. 贫穷 B. 富有 C. 外表 D. 内心
-
填空题:
- 诗人用“____”来表现对社会不平等的思考。
- “恨无一缕引千钧”中的“千钧”象征____。
-
判断题: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富人生活的羡慕。 (对/错)
- 诗中有提到自然的意象。 (对/错)
答案:
选择题:1.B,2.C
填空题:1. 诗歌,2. 重任与责任
判断题:1. 错,2.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潜的这首诗,均反映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后者则偏向于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吴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