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化权亚史法,委巷汩凡例。
良由私爱怨,或使疑信二。
奸谀人力胜,危欲蔽忠义。
绝识超大千,简册当吐气。
白话文翻译:
将权力化为史法,随意丢弃常规的法则。
这全是因为个人的爱恨情仇,导致了信任与怀疑的交替。
谄媚之人占据上风,险恶之心遮蔽了忠义。
超越常识的见解,简册之中应当吐露心声。
注释:
- 化权:将权力转化为法律或规则的行为。
- 亚史法:指次等或不够正统的法律规则。
- 委巷:随意抛弃或丢弃。
- 汩:流淌,形容事物的混乱。
- 良由:主要是因为。
- 私爱怨:个人的爱憎情感。
- 奸谀:谄媚、迎合之词。
- 忠义:忠诚与正义。
- 绝识:超越常识的理解或见解。
- 简册:指书籍或文档。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权力、忠义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奸谀人力胜”可以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因谄媚而得势的人物,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政治生活中屡见不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宋代诗人,字子昂,号天涯,因其诗风清峭、意境深远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政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望之际,诗人对当时的政治腐败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进行了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忠义与谄媚之间斗争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忠义的反思。开篇以“化权亚史法”直接切入主题,指责当时权力的滥用与规则的模糊,使得社会的法则被私情所左右。诗人认为,个人的爱恨情仇是导致信任与怀疑交替的根本原因,这一观察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对社会的影响,还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将视角转向那些谄媚迎合者,指出他们的力量如何遮蔽了真正的忠义。诗中“奸谀人力胜”一句,揭露了谄媚与权谋在权力游戏中的胜出,使得忠义变得岌岌可危。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紧迫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最后两句,“绝识超大千,简册当吐气”,则是诗人向往真知灼见与清白之声的表达,期望在混沌中能够看到更为清晰的道理,吐露心声。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化权亚史法”:将权力转化为次等的法律规则,暗示权力的不公。
- “委巷汩凡例”:随意抛弃常规,表明社会秩序的混乱。
- “良由私爱怨”:因个人感情导致的混乱,揭示人性的复杂。
- “或使疑信二”:信任与怀疑的交替,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
- “奸谀人力胜”:谄媚者在权力游戏中占据优势。
- “危欲蔽忠义”:险恶的欲望遮蔽了忠诚与正义。
- “绝识超大千”:超越常识的见解,表明诗人渴求更高的智慧。
- “简册当吐气”:期望通过书籍表达真实的自我。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例如忠义与谄媚的对立,增强了诗的冲突感。
- 形象的比喻,如“化权亚史法”,引发读者对权力与法律关系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力与忠义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个人情感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及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对真理与正义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权力:象征着社会的控制与规则,反映出政治的腐败。
- 谄媚:代表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一面,揭示了对忠义的威胁。
- 忠义:象征着理想与道德,表现出人们对真理的期望。
- 见解:象征智慧与理想,体现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奸谀人力胜”意指什么?
- A. 忠义占据上风
- B. 谄媚之人占据优势
- C. 权力被滥用
-
诗中“良由私爱怨”反映了什么现象?
- A. 个人情感对社会的影响
- B. 统治者的压力
- C. 经济的繁荣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社会现状的赞美
- B. 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张镃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李白的豪放与张镃的沉思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李白常以豪情壮志表达对自由的追求,而张镃则更关注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张镃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