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梅花》

时间: 2025-01-04 08:31:36

寂历疏条叶未空,忽惊冰靥照霜风。

秋来心事谁能领,不向篱边数菊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梅花
作者: 张镃 〔宋代〕

寂历疏条叶未空,
忽惊冰靥照霜风。
秋来心事谁能领,
不向篱边数菊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梅树的枝条上仍然挂着稀疏的叶子,突然被冰冷的霜风所惊动。诗人感叹秋天来临,心中满是忧虑,却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心事,因此他不愿意在篱边数着菊花。

注释

  • 寂历:形容环境的寂静和树木的稀疏。
  • 疏条:稀疏的树枝。
  • 冰靥:冰冷的霜冻,形容天气寒冷。
  • 霜风:带有霜的风,表示秋天的寒意。
  • 心事:内心的忧虑和烦恼。
  • 篱边:篱笆边缘。
  • 数菊丛:指数着菊花,常有思乡、怀旧之情。

典故解析

“数菊丛”可以引申至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态度的隐逸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希孟,号仲华,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初秋,正值梅花凋落之际,诗人通过梅花的景象,寄托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九月梅花》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梅花在秋风中的孤寂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首句“寂历疏条叶未空”以冷清的画面引入,暗示了秋天的萧瑟。接着“忽惊冰靥照霜风”则描绘了突如其来的寒风,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第三句“秋来心事谁能领”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似乎在问,谁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孤独感在诗中愈加明显,最后一句“不向篱边数菊丛”更是表明了他不愿参与世俗的喧嚣,宁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梅花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情感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内心情感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寂历疏条叶未空:环境宁静,梅树的叶子虽稀疏却尚未完全凋零,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 忽惊冰靥照霜风:突然的寒风将梅花的冷艳照亮,传达出季节变化带来的冷意。
    • 秋来心事谁能领:表达了秋天带来的忧虑,感叹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 不向篱边数菊丛:拒绝参与世俗的欢乐,选择孤独与沉思。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梅花与菊花)、拟人(心事似有灵性)、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为丰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孤独,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内心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代表诗人的内心情感。
  • 霜风: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菊花: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象征世俗的欢乐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靥”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霜冻
    C. 暖风习习
    D. 秋雨绵绵

  2. “不向篱边数菊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友谊的珍惜

  3.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梅花
    C. 菊花
    D. 玫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九月梅花》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张镃更强调孤独的情感,而陶渊明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