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晋三处士》
时间: 2025-01-04 11:51:10意思解释
赠别晋三处士
原文展示
有人家住清河源,
渡河问我游梁园。
手持道经注已毕,
心知内篇口不言。
卢门十年见秋草,
此心惆怅谁能道。
知己从来不易知,
慕君为人与君好。
别时九月桑叶疏,
出门千里无行车。
爱君且欲君先达,
今上求贤早上书。
白话文翻译
在清河源头有人家,
我渡河时问你游梁园的事。
我手中拿着道经,注释已完成,
但心中所知的内篇却不能言说。
在卢门待了十年,见到秋天的草,
这种惆怅的心情,谁能诉说呢?
知己从来难以知晓,
我仰慕你,愿与你交好。
分别时已是九月,桑叶已经稀疏,
我出门千里,路上没有车马。
我希望你能早日抵达,
如今朝廷想要贤才,我已上书。
注释
- 清河源:指清河的源头,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梁园: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代表着闲适的生活。
- 道经:指道教经典,表示作者的学问和修行。
- 卢门:道教的一个门派,象征着修道的过程。
- 惆怅:忧伤、失落之情。
- 知己:指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 桑叶疏:指秋季的桑叶稀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求贤早上书:指皇帝急于寻求贤才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山西省。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作品多描绘壮丽的山河和豪壮的气概,语言朴实而有力。
创作背景
《赠别晋三处士》创作于高适与友人晋三告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突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赠别晋三处士》是一首融合了友谊、离别与人生哲理的抒情诗。诗中开篇以“有人家住清河源”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暗示着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悠长情谊。接着提到“渡河问我游梁园”,不仅展现了友人间的关心,也渗透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随后,诗人提及自己手持道经,心中所知却无言以表,象征着对道理的深刻理解与内心情感的难以言传。这种内心的惆怅在“卢门十年见秋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十年如白驹过隙,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无奈。
“知己从来不易知”一句,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珍惜。作者深知,与君交好的不易,更加坚定了对友谊的追求。最后的离别描写在“别时九月桑叶疏”中,桑叶的稀疏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孤独,而“出门千里无行车”则加深了这份离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示了高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思考。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令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人家住清河源:引入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安静的背景。
- 渡河问我游梁园:表现友人间的关心与交流。
- 手持道经注已毕:显示作者学识渊博,修行有成。
- 心知内篇口不言:内心的深刻理解却无法言说,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 卢门十年见秋草:十年的时间犹如秋草般匆匆而逝,令人感慨。
- 此心惆怅谁能道:表达惆怅的心情无人能知。
- 知己从来不易知:强调知己之难,突显友谊的珍贵。
- 慕君为人与君好:表达对友人的仰慕与希望。
- 别时九月桑叶疏:描绘了离别时的时节与心情。
- 出门千里无行车:表现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 爱君且欲君先达:真诚地祝愿朋友早日到达目标。
- 今上求贤早上书:表达对时事的关注,亦是对友人的期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出门千里无行车”,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桑叶疏”来象征时光流逝,情感的细腻。
- 排比:在情感的表达上,逐步加深,层层递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现出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怀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河源:象征宁静与纯洁,代表友谊的根基。
- 梁园: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美好的回忆。
- 秋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带有惆怅的情感。
- 桑叶:象征离别时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适的《赠别晋三处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的惆怅
b) 出游的快乐
c) 战争的悲壮
d) 自然的美好 -
“知己从来不易知”这句的意思是: a) 知己很容易找到
b) 知己难以理解
c) 知己很少存在
d) 知己不值得珍惜 -
诗中提到的“桑叶疏”主要用于象征: a) 离别的孤独
b) 友谊的长久
c) 时光的流逝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 孟浩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高适 vs. 王之涣
高适的《赠别晋三处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慨,但高适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传达豪情。这两首诗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唐代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全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