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时间: 2025-01-17 09:10:43意思解释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原文展示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白话文翻译
胡马在远处放牧,位于燕支山下。
它在沙地和雪中独自嘶鸣,东看西望却迷失了方向。
迷路了,迷路了,边疆的草原延绵无尽,天色已晚。
夜空中的银河,早晨时挂在秋天的城墙上。
愁苦的人向远方眺望,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江南与塞北的离别。
离别了,离别了,虽然河汉相同,但路途却已绝。
注释
- 胡马:指的是胡人饲养的马,常象征边疆的生活和离别的悲苦。
- 燕支山:位于边疆的高山,象征了遥远与孤独。
- 河汉:指银河,古人认为银河是天上的大河,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 相思: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字子云,唐代诗人,淮阳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韦应物的作品往往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系列诗作是韦应物在宫中调笑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诗人对于离别、思念的深刻感受。这首诗通过对胡马的描写,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通过对胡马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诗中“胡马,胡马”的重复,带着一种低沉的悲凉,既是对马的呼唤,更是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咆哮的声音在沙雪之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孤独与迷失。诗人不断“东望西望”,揭示了人对于方向和归属的渴望,而“迷路”的反复,则强调了一种无助与失落感。
在“河汉,河汉”之后,诗人将思念与离别的主题引入,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愁人起望相思”一句,情感愈加浓烈,描绘出了一幅悲伤的画面。尽管同在河汉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是那样遥远,令人倍感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边草无穷”、“晓挂秋城”,这些描写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氛围,更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韦应物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广袤的自然之中,形成了一种宏大而又悲凉的情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诗人首先引入胡马,暗示边疆的生活,远方的孤独感。 -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马在沙与雪中嘶鸣,表现出无助与迷失。 -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反复的“迷路”强调了迷失的主题,草原的无尽与黄昏的来临,象征着孤独感加重。 -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银河在秋晨高挂,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无尽。 -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描述了思念亲人的愁苦,江南与塞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感伤。 -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尽管同在银河之下,但因路途的遥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依然断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马的嘶鸣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东望西望”,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胡马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展现了孤独与无助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马:象征边疆的孤独与思念。
- 河汉:代表遥远的思念与暂时的相聚。
- 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象征着孤独与迷失?
A. 胡马
B. 河汉
C. 日暮
D. 边草 -
诗中反复出现的“离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欣
B. 思念
C. 忘却
D. 自由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相思》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杂曲歌辞:宫中调笑》都探讨了思念与离别,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杂曲歌辞》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相关的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