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
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
闲居兴方澹,默想心已屡。
暂出仍湿衣,况君东城住。
白话文翻译:
微风吹来,池边凉意袭人,晨雾轻柔地弥漫在空气中。
新出的小荷花在萧瑟的环境中聚集,雾气缭绕在高大的树木之间。
闲居在此,心情似乎变得淡泊,时常陷入沉思。
偶尔出门,衣服又被湿气打湿,更何况你在东城居住呢。
注释:
- 飒:形容风声或水声,意为轻轻的风声。
- 霭然:形容晨雾弥漫的样子。
- 萧条:形容景象冷清,缺乏生气。
- 氤氲:形容雾气或烟气缭绕的样子。
- 闲居:指安静地住在某个地方。
- 兴方澹:兴致渐渐淡薄。
- 默想:静静地思考。
- 湿衣:衣服被湿气弄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东城”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个重要城市,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反映士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韦应物隐居于池边时,通过描写雨后池馆的凉意与雾气,表达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平静与惆怅,可能是在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池边凉爽的环境,晨雾弥漫,给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受。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萧条集新荷”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欣赏,然而周围的环境又显得冷清,体现了一种矛盾的美感。最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在闲居生活中的淡泊心态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游子思乡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飒至”展示了凉意的来临,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变化。
- 第二句:“霭然”和“和晓雾”相结合,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第三句:“闲居兴方澹”,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 第四句:“暂出仍湿衣”,不仅表现了外界的环境影响,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便和苦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形成音韵和意境的对称。
- 比喻:用“湿衣”隐喻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
- 拟人:把环境描绘得如同有生命,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池馆:象征着闲适、宁静的生活环境。
- 新荷: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高树: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给人以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混乱
-
诗人表达了对哪个城市的思念?
- A. 西城
- B. 南城
- C. 东城
-
“湿衣”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快乐
- B. 苦恼
- C. 舒适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韦应物的《对雨寄韩库部协》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但王维更强调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哲思,而韦应物则融入了更多的友谊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韦应物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