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叛乱寄诸弟》
时间: 2025-01-04 08:2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师叛乱寄诸弟
作者: 韦应物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
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
忧来上北楼,左右但军营。
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
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就遭遇了世道的艰难,二十多年过去了仍未能安定。身处远方的官职,心中却常常怀念着西京的繁华,那里兽类横行。心中既有对犬马的恋慕,又有对亲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回去呢,眼泪不禁湿透了衣襟。忧愁之时独自登上北楼,四周却只有军营的景象。函谷关外行人已绝,淮南的春草也已生长。鸟儿在野田间鸣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何时才能让四海安宁,甘愿与百姓一起耕作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弱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 羁离:身处他乡,不能归家。
- 官远郡:官职在遥远的郡县。
- 虎豹满西京:形容战乱中,西京(长安)满是猛兽,象征动荡不安。
- 沾缨:指衣裳的边缘,常用来形容泪水沾湿衣服。
典故解析:
- 函谷:古代著名的险关,象征着交通的阻隔。
- 四海晏:四海安宁,出自《诗经》,指天下太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情感,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心中充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京师叛乱寄诸弟》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中通过个人的遭遇和情感,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开篇“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直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便遭遇困扰,经历了漫长的苦难岁月。接下来的“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则展现了诗人身心的羁绊与对家乡西京动荡现状的无奈。诗中反复提到的“骨肉情”与“犬马恋”,既体现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也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北楼的忧愁、绝望的行人和春草的生长,传递出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以“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收尾,表现了他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梦想。这种情感渗透在每一句诗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冠遭世难:年轻时遭遇社会动荡。
- 二纪犹未平:二十年过去了,动乱依然未平。
- 羁离官远郡:身在他乡的官职,心中却无归属感。
- 虎豹满西京:描绘西京的动荡与不安。
-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内心对犬马的感情与对亲人的思念交织。
- 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对归乡的渴望和泪水的无奈。
- 忧来上北楼:忧愁时独自登楼,心情沉重。
- 左右但军营:周围都是军营,显得孤独。
- 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象征交通的阻隔与春天的来临。
-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鸟鸣声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 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渴望四方安宁,愿与众人一起耕作。
修辞手法:
- 对比: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鸟鸣与春草生长,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弱冠:象征年轻与无奈。
- 虎豹:代表战争的残酷与不安。
- 北楼:象征孤独与忧愁。
- 鸟鸣: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弱冠”指的是多大年龄?
- A. 18岁
- B. 20岁
- C. 22岁
- D. 25岁
-
“何当四海晏”中“晏”字的意思是?
- A. 安宁
- B. 平静
- C. 和平
- D. 快乐
-
诗中提到的“虎豹”象征什么?
- A. 友好
- B. 动荡与危机
- C. 富饶
- D. 美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韦应物的《京师叛乱寄诸弟》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关注与忧虑。两者都体现了对动乱时代的感慨,但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应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