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06 08:55:47

秋来更觉消魂苦,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作者:晏几道 〔宋代〕

秋来更觉消魂苦,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时,更觉心中苦闷,写下的小字已不多。
坐着想你,思念你,怎能像往昔那样相对而视?
在南楼上,曾经手挽手靠着肩膀,风和月都应当知道。
自从分别后,除非在梦里,才能时时见到你。

注释

  • 消魂苦:形容心中愁苦,失去精神。
  • 小字:指写下的字,可能是信件或诗文,表达对对方的思念。
  • 南楼:指诗人曾经与爱人一同在南楼上相依的场景。
  • 风月应知:风和月亮都知晓他们的情感。
  • 梦里时时得见伊:在梦中才能见到对方,表达思念之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约987年-1051年),字叔原,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以婉约细腻见长,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晏几道的词风清新脱俗,常常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秋季,正值心绪愁苦之时,诗人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追忆。在宋代,个人情感的表达成为了词作的重要主题,晏几道正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思念和愁苦的词作,展现出晏几道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词的开头以“秋来更觉消魂苦”引入,直接揭示了词人因秋季的到来而加重的思念之情。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孤寂,恰如词人的心境,感受到生命流逝的无奈与苦涩。

接下来的“坐想行思”则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怀念。这里的“怎得相看似旧时”更是揭示了对美好回忆的追求,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不易。

“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描绘了一幅温馨却又略显凄凉的画面。在南楼上,曾经的亲密无间让人倍感怀念,而今却只剩下风月作伴。最后一句“梦里时时得见伊”则将思念推向高潮,梦境成为了唯一能与爱人相见的地方,充分体现了深深的思恋之情。

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极为细腻,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和情感的回味,传递出深切的怀念与孤独感,充分展示了晏几道在词作上的独特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来更觉消魂苦:秋天的到来使得内心的苦闷更加明显,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带来的情感影响。
  2. 小字还稀:表达出对往日情感的依恋,留下的字迹少之又少,象征着对往事的记忆。
  3. 坐想行思:表达了词人静坐时的思索与回忆,状态是既静又动,思绪万千。
  4. 怎得相看似旧时: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变化,想要重温旧日情景却已无法实现。
  5. 南楼把手凭肩处:细腻描绘了曾经亲密的场景,传递出深厚的情感。
  6. 风月应知:赋予自然以人性,表达情感的深远与共鸣。
  7. 别后除非:强调离别后的孤独,唯有梦中才能见到对方。
  8. 梦里时时得见伊:梦境成为唯一的慰藉,表达了思念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秋天带来的愁苦比喻为“消魂”,形象生动。
  • 拟人:将风月赋予知晓情感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坐想行思”,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思念与离愁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最终形成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凋零、孤寂,代表思念的背景。
  • 南楼:亲密关系的象征,寄托了美好的回忆。
  • 风月:自然的象征,承载着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消魂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愤怒
  2. “南楼把手凭肩处”指的是什么?

    • A. 相遇的地方
    • B. 分开的地方
    • C. 旅行的地方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与爱人相见?

    • A. 现实中
    • B. 梦中
    • C. 信件

答案:1. B;2. A;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晏几道的《采桑子》更加注重内心的独白与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