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雪残风信》
时间: 2025-01-06 09:4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么令·雪残风信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
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
宝钗瑶席。
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
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
尽堪愁寂。
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白话文翻译
雪已经融化,风中传来了春天的消息。
在天涯海角,倚靠楼台生发了新的怨恨,
杨柳间几丝新绿。
南归的大雁依旧稀少,锦字无意间送来思念。
宝钗和瑶席的温暖,
在彩弦的乐声中,仿佛成为了未归的客人。
遥想稀疏的梅花此时,
月下的香英白色在飘散。
分别后,谁在前溪旁徘徊,
手中拣择繁茂的枝条。
不要说那份高远的伤恨,
就把它付与临风的笛声。
这一切都令人愁苦寂寞。
花开时节的往事,更有多情的人在回忆。
注释
- 雪残风信:雪融化,风中带来春天的信号。
- 天涯倚楼新恨:在遥远的地方,倚靠楼台生发了新的怨恨。
- 锦字无端的:锦字指的是书信,表达无端的思念。
- 宝钗瑶席:指温暖的环境,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彩弦声里:美妙的音乐声中,暗示着对往事的追忆。
- 疏梅此际:此时的梅花,带有淡淡的香气。
- 莫道伤高恨远:不要说那份高远的伤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字善长,号惟白,宋代著名词人,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作于春季,诗中通过春雪的融化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晏几道的《六么令·雪残风信》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以雪融和春风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内心的感伤。开头几句,雪的残留和风的信号预示着春的到来,然而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词人却因“新恨”而忧伤,显示出情感的矛盾与复杂。
“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人在城外孤独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消除心中的怨恨,反而加深了思念的情感。接下来的几句,使用了“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来传达对故人的思念,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映射出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结尾几句不仅回忆往昔,更是对未来的期盼与惆怅。诗人在风中赋予了笛声以情感,仿佛是在诉说着对远方人的思念。整首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晏几道词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雪已融化,春天的气息随风而来。
- 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在遥远的地方,新的怨恨在心中滋生,杨柳新绿点缀着春天。
- 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南飞的大雁依旧稀少,书信中带来的思念无端而来。
- 宝钗瑶席:温暖的环境,似乎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在美妙的乐声中,仿佛成了未归的客人。
-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遥想稀疏的梅花,此时月下的香气四溢。
- 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分别后,谁在溪边徘徊,手中拣择繁茂的枝条。
- 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不要说那份高远的伤恨,尽情交给风中的笛声。
- 尽堪愁寂:这一切都令人感到愁苦寂寞。
- 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花开时节的往事,更有多情人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比作“雪残风信”,形象生动。
- 对仗: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如“付与临风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以及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寒冷与隔离,也代表着过去的记忆。
- 春:代表希望与重生,但在此却带来了新的怨恨。
- 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南云雁: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笛声:表达忧伤与怀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雪残风信”表现了什么季节的变化?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词中提到的“杨柳几丝碧”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丰收
- D. 夏天的炎热
-
词人对“南云雁”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作通常充满了对离别的思念与愁苦,风格与晏几道相似,均展现了细腻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虽然风格不同,但同样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