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阳春》
时间: 2024-12-29 18:1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春曲/阳春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
惊醉耳谁家夜笛。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
如今故里信息。
赖海燕年时相识。
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在杏花和梨花中交织,不知是谁在悄悄绽放春色。
清晨的街巷显得格外宁静,东风吹散了旧时的火焰,寒食节快要到了。
少年们的足迹已然消逝,愁苦的心情如同隔水而望南北的山峦。
仍旧是那精美的马鞍,被黄莺的歌声唤醒,走上香气四溢的小路。
记得曾经在西园飞盖下,寒气仍然凝结不散。
惊醒的耳朵听见哪家的夜笛声。
灯下的重帘不再高挂,华美的衣裳上,泪水曾经擦拭。
如今故乡的信息,幸亏与海燕在当年相识。
但是芳草正锁住了江南的春光,梦里春装怨恨着碧绿的颜色。
注释
- 杏花烟:杏花盛开时,花瓣在微风中如烟般飘散。
- 梨花月: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愔愔:形容清晨的宁静和恬淡。
- 寒食:寒食节,传统节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 宝络雕鞍:精致的马鞍,象征着美好和富贵。
- 惊醉耳:形容被美妙的笛声吸引而陶醉。
- 殢华裾:指华丽的衣裳。
- 海燕:比喻朋友或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号云谷,因其擅长词作而被称为“词宗”。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阳春曲》是史达祖在春天时节所作,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青春及往事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阳春曲》作为一首描写真情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诗的开头以“杏花烟,梨花月”引入春天的氛围,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感伤。接着,诗中出现的“坊巷晓愔愔”则流露出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东风的吹拂仿佛带走了往日的记忆,预示着寒食节的来临,暗含着时光的流逝。
“少年踪迹”一句,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的“宝络雕鞍”与“莺声唤来香陌”,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青春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往昔的追忆,令人沉浸在春日的氛围与情感的波澜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 描绘杏花与梨花的美丽,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 清晨的宁静与东风的暖意,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临近。
-
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
- 回忆少年时光,愁苦心情如水隔山遥。
-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 美好的事物依旧存在,黄莺的声音唤醒了春天的气息。
-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
- 记忆中的西园景象,寒意仍未散去。
-
惊醉耳谁家夜笛。
- 夜晚的笛声令人陶醉。
-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
- 照明下的帘子不再高挂,衣裳上的泪痕提醒着过去。
-
如今故里信息。
- 现在对故乡的思念。
-
赖海燕年时相识。
- 感激与海燕相识的缘分。
-
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 江南的芳草锁住了春光,梦中对春装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和梨花比作春色的象征。
- 拟人:将东风描绘成带走旧火的角色。
- 对仗:如“愁暗隔水南山北”,平衡了情感与景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且细腻,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 东风:象征温暖与新生。
- 夜笛:象征怀旧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哪个节日?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
“宝络雕鞍”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精美的马鞍
c) 一件衣服 -
诗中提到“海燕”是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诗人的朋友
c) 江南的风景
答案
- b) 清明节
- b) 精美的马鞍
- b) 诗人的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春天和青春的感怀。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史达祖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前者更注重细腻情感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强调豪放与壮丽。
- 例:史达祖的“杏花烟,梨花月”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对比,前者柔美细腻,后者气势磅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史达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