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观雨》

时间: 2025-01-08 02:35:31

云气交流昼窈冥,疾风吹雨杂荷声。

山随明晦姿横出,舟入渺茫诗渐成。

托迹江湖三亩足,放怀天地一身轻。

衔杯不用嗟羁寓,未必乘槎胜此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舟观雨 张嵲 〔宋代〕

云气交流昼窈冥,疾风吹雨杂荷声。 山随明晦姿横出,舟入渺茫诗渐成。 托迹江湖三亩足,放怀天地一身轻。 衔杯不用嗟羁寓,未必乘槎胜此行。

白话文翻译:

白天云气交织,天色昏暗,疾风携带着雨声和荷叶的响声。 山峦随着光线的明暗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小船驶入茫茫水域,诗意渐渐涌现。 寄身于江湖之间,有三亩田地足矣,心怀天地,感到一身轻松。 举杯不必感叹旅途的羁绊,未必乘坐木筏能胜过这次旅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窈冥:昏暗不明。
  • 明晦:光线的明暗变化。
  • 托迹:寄托身世。
  • 三亩足:指简朴的生活。
  • 放怀:放松心情。
  • 衔杯:举杯饮酒。
  • 羁寓:旅途的羁绊和寄居。
  • 乘槎:乘坐木筏,比喻远行。

典故解析:

  • 乘槎:出自《博物志》,讲述有人乘木筏到达天河与牛郎织女相见的故事,这里比喻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字巨山,号南轩,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泛舟观雨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泛舟观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气、风雨、山峦和舟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诗中“山随明晦姿横出”一句,巧妙地捕捉了山峦在光线变化下的不同姿态,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之美。而“舟入渺茫诗渐成”则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诗意的体验。后两句“托迹江湖三亩足,放怀天地一身轻”和“衔杯不用嗟羁寓,未必乘槎胜此行”则抒发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自由心境的向往,以及对旅途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气交流昼窈冥”:描绘了白天云气交织,天色昏暗的景象。
  2. “疾风吹雨杂荷声”:风雨交加,伴随着荷叶的响声,增强了自然的动感。
  3. “山随明晦姿横出”:山峦随着光线的明暗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4. “舟入渺茫诗渐成”:小船驶入茫茫水域,诗意渐渐涌现。
  5. “托迹江湖三亩足”:寄身于江湖之间,有三亩田地足矣。
  6. “放怀天地一身轻”:心怀天地,感到一身轻松。
  7. “衔杯不用嗟羁寓”:举杯不必感叹旅途的羁绊。
  8. “未必乘槎胜此行”:未必乘坐木筏能胜过这次旅行。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山随明晦姿横出”,赋予山峦以人的姿态变化。
  • 对仗:如“托迹江湖三亩足,放怀天地一身轻”,语言工整,意义相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旅途的豁达态度,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神秘。
  • 风雨: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动感。
  • 山峦:象征着稳定和变化。
  • 舟行:代表着旅途和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随明晦姿横出”一句,描绘了山峦在什么情况下的不同姿态? A. 光线明暗变化 B. 季节变化 C. 天气变化 D. 时间变化

  2. “托迹江湖三亩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享受 B. 简朴满足 C. 忙碌奔波 D. 孤独寂寞

  3. “衔杯不用嗟羁寓”一句中的“羁寓”指的是什么? A. 旅途的羁绊 B. 家庭的束缚 C. 社会的责任 D. 朋友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泛舟观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嵲的诗更注重旅途的体验和心灵的自由,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宁静和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嵲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