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感 李公白发已如丝,肯惜忠言负主知。 事大不应回一语,知君不作上官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李公的头发已经白如丝线,但他仍然不惜用忠诚的言辞来辜负主人的了解。面对重大的事情,他不应该只回一句话,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像上官仪那样行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李公:指李公,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作者尊敬的长者或同僚。
- 白发已如丝:形容李公年岁已高,头发白如丝线。
- 肯惜:不惜,愿意。
- 忠言:忠诚的建议或意见。
- 负主知:辜负主人的了解,即不辜负主人的期望。
- 事大:指重大的事情。
- 回一语:只回一句话,表示简短或不够详细。
- 上官仪:唐代诗人,此处可能指上官仪的某种行为或风格。
典故解析:
- 上官仪:唐代诗人,以文才著称,此处可能用以比喻某种特定的行为或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忠诚和正直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观察或经历某种情境后,对忠诚和正直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李公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赞赏。李公虽然年老,但仍然坚持忠诚的原则,不惜用忠言来辜负主人的了解,这体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气。诗中的“事大不应回一语”暗示了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最后一句“知君不作上官仪”则可能是对李公的肯定,认为他不会像上官仪那样行事,即不会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风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对李公的描写,传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公白发已如丝:描绘李公年老的形象,白发如丝,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
- 肯惜忠言负主知:表达李公不惜用忠诚的言辞来辜负主人的了解,显示他的坚定和忠诚。
- 事大不应回一语:强调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 知君不作上官仪:肯定李公不会像上官仪那样行事,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风格。
修辞手法:
- 比喻:“白发已如丝”用丝线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 对仗:“肯惜忠言负主知”与“知君不作上官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正直。通过对李公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赞赏,以及对忠诚和正直的崇高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如丝: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
- 忠言:象征忠诚和正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李公”是指: A. 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 B. 作者尊敬的长者或同僚 C. 一个虚构的人物 D. 作者自己 答案:B
-
诗中的“上官仪”是指: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一个虚构的人物 D. 作者自己 答案:A
-
诗中的“事大不应回一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B. 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保持沉默 C. 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只说一句话 D. 在面对重大事情时,应该避免说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赞赏。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坚持原则的赞赏。
诗词对比:
- 《有感》与《出塞》: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赞赏,但《有感》更侧重于对个人品质的描写,而《出塞》则通过战争背景来体现忠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选注》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