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癸卯佛生翼日,将戟,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
时间: 2025-01-04 10:0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癸卯佛生翼日,将戟,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何处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笑那里纷纷早见猜。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头陀(僧人),他的形态就像枯树,内心却如死灰般冷漠。幸好春天的山笋便宜,没人来争抢。而夜晚炉子里煮的芋头美味,与客人共同分享。突然间,哪里有花开,似乎有人引导我去,难道是天上的神灵在迎接斋饭?我又怀疑,在毗耶城里,讲座刚刚开始,而我在这里还在徘徊。看到那边的人们争相猜测,令人忍俊不禁。有一尊神明挥动着大杵,手臂粗得像钵,名叫缁竖,喝声如雷。老子无能,山僧也不会,谁能误解檀那的请求呢?我在山中待着,便过了千百亿劫,休想再下山来。
注释:
- 头陀:指修行的和尚,常常以苦行著称。
- 形等枯株:指僧人的外表像枯木一样。
- 心犹死灰:比喻内心无所依靠,毫无生气。
- 春山笋:春季山中新鲜的竹笋。
- 夜炉芋美:指晚上煮的芋头味道很好。
- 毗耶城:指佛教圣地,历史上是重要的讲经之地。
- 缁竖:指一种穿着黑色僧衣的修行者。
- 檀那:指一个佛教徒的请求或供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士俊,号东谷,南宋诗人,擅长填词和作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笔。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癸卯年(即公元1233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在孤独的山中修行,借以逃避社会的纷扰。诗中对头陀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借用头陀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和内心孤寂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春笋与夜炉芋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情的温暖,构成了修行者与自然、他人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描绘头陀的形象时,赋予他枯燥的外表与死寂的内心,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孤独。但是,春天的山笋和夜晚的美食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温暖,生与死、孤独与温情在此交织,表现出诗人既向往清净的修行生活,又无法摆脱世俗牵绊的复杂心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丰富而深邃,体现了南宋时期士人的思想境界与情感困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描绘了头陀的外表与内心,强调其孤独和苍凉。
-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通过对食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人情味和自然的温暖。
- “何处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提到花的出现,暗示着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 反映出诗人对修行和讲经的思考。
- “这边尚自徘徊。” 表达了诗人的犹豫与不安。
-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透露出对世俗风气的冷嘲热讽。
-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描绘出神明的威严与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无奈与困惑。
-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反映出内心的归隐愿望与对世俗的彻底放弃。
修辞手法:
- 对比:头陀的外表与内心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头陀比作枯株,增强了孤寂感。
- 夸张:如“拳粗似钵”,形象生动,强调神明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头陀的孤独境遇与春天的温暖,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心灵解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陀:象征着修行与孤独。
- 春山笋:代表希望与生机。
- 夜炉芋:象征人情温暖与分享。
- 花:象征美好与期待。
- 神明:象征力量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头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修行与孤独
B. 财富与荣华
C. 战斗与勇气
答案:A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山笋象征着__。 答案:希望与生机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夜炉芋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正确或错误?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此诗在修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沁园春》则更强调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俗的反思。
- 《静夜思》则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思乡情绪,展现了另一种孤独与思考的境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