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杂诗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1:44:01

登登敲炭灰,岚气逐人来。

终古三更雨,何曾一夕雷。

碉门红石崛,野店白麻开。

忽地呗啰出,居人身毒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登敲炭灰,岚气逐人来。
终古三更雨,何曾一夕雷。
碉门红石崛,野店白麻开。
忽地呗啰出,居人身毒回。

白话文翻译:

登上山顶随意敲打炭灰,山间的雾气向人袭来。
自古以来三更时分总是细雨,何曾有过一夜的雷声。
碉楼间红色的石头高耸,乡间的旅店白色的麻布正在晾晒。
忽然听到有人唱着歌,居住的人们纷纷转身逃回家中。

注释:

  • 登登:形容敲打声,可能是敲打炭灰的声音。
  • 岚气:山间的雾气,常与气候变化相关。
  • 终古:自古以来。
  • 三更:夜深时分,古代时辰的划分。
  • 碉门:防御性建筑的门,通常用于山区。
  • 呗啰:口头歌唱的声音,类似于小调。
  • 身毒:可能是指居住者或某种情境的变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胡延,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山村生活常常面临自然的挑战。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天全杂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乡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们生活的质朴。开篇以“登登敲炭灰”引入,炭灰的敲打声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山村,接着“岚气逐人来”则表现出山间雾气的缥缈,引人入胜。诗中提到“终古三更雨,何曾一夕雷”,写出了常年细雨的生活状态,也暗含着对雷声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具体场景,碉楼和旅店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却又充满生机的气氛。整首诗运用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观察,令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声音与气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二联的“终古三更雨”与“何曾一夕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细雨的持续与雷声的稀少,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 第三联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红石与白麻形成色彩的对比,展现出乡村的生动。
    • 最后一联中“忽地呗啰出”则引入了人声,表现了人们与自然的互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结合,增添了情感深度。
    • 对仗:如“碉门红石崛,野店白麻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使自然景象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人类生活,表达了对环境的敬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炭灰:象征着人类劳动的成果与生活的艰辛。
    • 岚气: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三更雨:细雨象征着宁静与连绵不绝的生活。
    • 碉门:体现了乡村的防御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终古三更雨”中“三更”是指哪个时段?

    • A. 晚上11点到1点
    • B. 晚上9点到11点
    • C. 凌晨1点到3点
    • D. 凌晨3点到5点
  2. 诗中描写的“岚气”指的是什么?

    • A. 烟雾
    • B. 雾霭
    • C. 风
    • D. 雪
  3. 诗歌最终描绘了哪种场景?

    • A. 村民欢宴
    • B. 山间旅行
    • C. 人们回家
    • D. 农田耕作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蕴含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但更加突出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杜甫《春望》:与《天全杂诗》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不同,更多关注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