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长乐坊安国寺。穗柏联句》

时间: 2025-01-17 09:53:18

一院暑难侵,莓苔共影深。

标枝争息鸟,馀吹正开襟。

——段成式

宿雨香添色,残阳石在阴。

乘闲动诗意,助静入禅心。

——张希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长安诸寺联句

一院暑难侵,莓苔共影深。
标枝争息鸟,馀吹正开襟。
段成式宿雨香添色,残阳石在阴。
乘闲动诗意,助静入禅心。
张希复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庭院里,炎热的夏天无法侵袭,细密的苔藓在影子里显得更加深邃。
树枝上争相栖息的鸟儿,余风轻轻吹动,仿佛在舒展衣襟。
段成式在雨后留下的香气增添了色彩,夕阳的余晖照在阴凉的石头上。
在闲暇中激发诗意,帮助我静心进入禅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莓苔:指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常见于寺庙之中,象征清静。
  • 标枝:树木的树枝,常用来形容树木繁茂。
  • 息鸟:栖息的鸟,象征自然与生机。
  • 残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禅心”与“宿雨香”反映了宗教和自然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公元803年-公元863年),唐代诗人,字子真,号白华,生于长安。他以诗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风情,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游历长安诸寺时,长安作为古都,寺庙众多,诗人通过游寺的体验,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沉思。


诗歌鉴赏

《游长安诸寺联句》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内心之间的和谐关系。首联“一院暑难侵”以清凉的庭院开篇,营造出一种避暑的宁静氛围,接下来的“莓苔共影深”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静谧的感觉。诗中所描绘的鸟儿在树枝上栖息,既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余吹正开襟”则寓意着诗人在微风中感受到了一种舒展与自在。

接下来的两句“段成式宿雨香添色,残阳石在阴”,通过对雨后清新空气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知,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最后两句“乘闲动诗意,助静入禅心”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闲暇的时光,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与宁静,仿佛进入了禅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清静、和谐的生活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院暑难侵:描述了庭院的幽静,炎热的天气无法侵入,营造出一种避暑的清凉感。
  • 莓苔共影深:细致描写苔藓和影子的交融,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静谧。
  • 标枝争息鸟:描绘树上栖息的小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馀吹正开襟:微风吹拂,仿佛在舒展衣襟,表现了一种愉悦和自在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心情结合,增强诗歌的意境。
  • 拟人:通过“争息鸟”的描写,使自然生动起来,体现鸟儿的活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禅意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莓苔:代表自然的质朴与清新。
  • 标枝: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繁茂。
  • 残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即将到来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莓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天气
  2. “残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时间的流逝
    • C. 炎热的夏天
  3. 诗中提到“助静入禅心”,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激动
    • B. 宁静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段成式的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和谐,但段成式更侧重于静谧的寺庙氛围,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景色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段成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