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隋书
作者: 夏竦〔宋代〕
思仁怀远度,大雅擅嘉名。
製礼通时变,求书赞治平。
推心清选举,從俭化黎氓。
终始承恩遇,芳猷冠老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德和远见的思考,赞美了大雅之士所拥有的美名。讲究礼仪的人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努力求书以赞美治平的政事。推心置腹地进行清明的选举,力求以俭朴的方式来化解民众的苦难。最后,经历了恩宠和机遇,成就了令人称道的德行。
注释:
- 思仁:思念仁德,指向仁爱和德行的追求。
- 怀远度:怀有远大的志向和度量。
- 大雅:指高雅、正直的人。
- 製礼:制定礼仪,指礼仪的建立与遵循。
- 通时变:适应时代的变化。
- 求书:求取书籍,借以了解治理之道。
- 赞治平:赞美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 推心:以诚心对待他人。
- 清选举:公平、清明的选举。
- 從俭:推行俭朴的政策。
- 化黎氓:改善百姓的生活。
- 终始承恩遇:始终承受恩惠和机遇。
- 芳猷:美好的名声和德行。
- 冠老成:在老成之中仍然享有盛誉。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治平”,是指国家政局的安宁与繁荣,与隋朝的治世有直接的关系。诗中所表达的对礼仪的重视、对仁德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子云,号青云,宋代文学家,尤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阅读《隋书》之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隋朝治国理政的思考,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仁德和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隋书》的阅读,引发了作者对仁德、礼法、政治清明和民生改善的深思。诗中“思仁怀远度”开篇就点明了主题,强调仁德的重要性以及与远大的理想相结合。接着,诗人通过“製礼通时变”表达了对礼仪随时代变化而应变的看法,体现了对政治的敏感与责任感。
“推心清选举”则传达出一种对政治选举的期望,即希望能够通过诚心诚意的选举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这不仅是对政治体制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公正的呼声。最后两句“终始承恩遇,芳猷冠老成”则表明了作者对个人经历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在恩遇中应当保持的德行和名声。
整首诗在用词上严谨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思仁怀远度:表达了对仁德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理想的高度。
- 大雅擅嘉名:赞美那些有大德大雅的人,他们在社会中享有盛誉。
- 製礼通时变:指制定的礼仪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 求书赞治平:强调通过学习古籍来赞美治国的智慧和方法。
- 推心清选举:倡导以诚心进行清明的选举,确保人才的选拔。
- 從俭化黎氓:提倡以俭朴的方式来改善百姓生活。
- 终始承恩遇:经历了恩宠与机遇,感恩于心。
- 芳猷冠老成:在德行和声望上超越了许多前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思仁怀远度,大雅擅嘉名”,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 隐喻:如“推心清选举”,暗喻对政治清明的期望与追求。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隋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强调了仁德、礼法、清明政治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象征着道德和关怀。
- 礼:代表着社会秩序和规范。
- 选举:暗示着政治的公正与透明。
- 黎氓:指代百姓,象征着社会的基础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雅”指的是: A. 通俗易懂的艺术
B. 高雅而正直的人
C. 平民百姓
D. 普通人 -
“推心清选举”主要强调的是: A. 选举的公正性
B. 选举的复杂性
C. 选举的随机性
D. 选举的无关紧要 -
诗中提到的“化黎氓”是指: A. 改善百姓生活
B. 统治百姓
C. 忽视百姓
D. 保护百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奉和御製读隋书》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政局与民生的关注。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忧虑,而夏竦则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民众的命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隋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