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

时间: 2025-01-01 13:00:04

残阳犹半谷,片月已临山。

暮色千林起,乡心万里还。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

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 张嵲 〔宋代〕

残阳犹半谷,片月已临山。 暮色千林起,乡心万里还。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 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

白话文翻译:

夕阳还挂在半山谷,月亮已经升上山巅。 暮色从千林中升起,思乡之情穿越万里归来。 不忍频繁地俯仰,宁愿只是偶尔关切。 远离尘世并非我的意愿,只是在幽静处暂时寄居闲适。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阳:指夕阳。
  • 片月:指月亮。
  • 暮色:傍晚的景色。
  • 乡心:思乡的心情。
  • 俯仰:指上下观察,这里指频繁地观察周围环境。
  • 间关:偶尔关心。
  • 绝世:远离尘世。
  • 幽栖:隐居。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文潜,号南湖,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在一次登高望远时,见到月升山巅,触景生情,遂即兴而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反映了诗人虽向往隐居,但并非完全脱离尘世,只是在幽静处暂时寻求闲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夕阳、月亮、暮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乡心万里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则反映了诗人对频繁观察周围环境的不耐,以及对偶尔关心世事的渴望。最后两句“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即并非完全脱离尘世,只是在幽静处暂时寻求闲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阳犹半谷,片月已临山。”:夕阳还挂在半山谷,月亮已经升上山巅。这里通过对比夕阳和月亮的不同位置,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景色的变化。
  2. “暮色千林起,乡心万里还。”:暮色从千林中升起,思乡之情穿越万里归来。这里通过“暮色”和“乡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不忍频繁地俯仰,宁愿只是偶尔关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频繁观察周围环境的不耐,以及对偶尔关心世事的渴望。
  4. “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远离尘世并非我的意愿,只是在幽静处暂时寄居闲适。这里明确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即并非完全脱离尘世,只是在幽静处暂时寻求闲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夕阳和月亮的对比,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景色的变化。
  • 拟人:“乡心万里还”中的“还”字,赋予了乡心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偶尔关心世事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片月:月亮,象征宁静和遥远。
  • 暮色:傍晚的景色,象征宁静和深沉。
  • 乡心:思乡的心情,象征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阳犹半谷”中的“残阳”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月亮 C. 星星
  2. 诗中“乡心万里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欣赏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隐居的向往
  3. 诗中“绝世非吾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完全脱离尘世 B. 暂时寻求闲适 C. 完全隐居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嵲的《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张嵲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