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01 12:43:01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张嵲 〔宋代〕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叙述时令顺序,自然景物显得格外美好。 准备酒宴像江水一样容易,但像粟花那样难以浮起。 追寻游玩似乎是我们的任务,寄托情感却深远无边。 旧时的习俗和观景台应该废弃,现在还有谁会用杖敲打马鞭呢?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
  • 令序:时令的顺序。
  • 嘉:美好。
  • 易办如江酒:形容准备酒宴的容易,如同江水般顺畅。
  • 难浮似粟花:形容粟花轻小,难以浮起,比喻某些事物难以实现。
  • 追游:追寻游玩。
  • 寄兴:寄托情感。
  • 眇无涯:深远无边。
  • 旧俗台:指旧时的习俗和观景台。
  • 杖马檛:用杖敲打马鞭,指旧时的习俗。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这首《九日》是在重阳节时所作,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又隐喻了人生的不易。结尾的“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批判态度,体现了其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点明了诗歌的背景是重阳节,同时赞美了节日的自然美景。
  • 第二句“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又隐喻了人生的复杂。
  • 第三句“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表达了诗人对游玩的疑惑和对情感寄托的深远思考。
  • 第四句“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批判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易办如江酒”和“难浮似粟花”,通过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对比:如“易办”与“难浮”的对比,突出了事物的不同特点。
  • 反问:如“何人杖马檛”,通过反问,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其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重阳:节日的象征,代表了喜庆和团圆。
  • 江酒:象征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 粟花:象征人生的不易和复杂。
  • 旧俗台:象征传统习俗和时代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易办如江酒”一句,比喻了什么? A. 节日的喜庆 B. 人生的复杂 C. 准备酒宴的容易 D. 传统习俗的废弃

  2. 诗中“难浮似粟花”一句,隐喻了什么? A. 节日的喜庆 B. 人生的复杂 C. 准备酒宴的容易 D. 传统习俗的废弃

  3. 诗的结尾“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自然美的赞美 B. 人生哲理的思考 C. 传统习俗的批判 D. 时代变迁的感慨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的《九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嵲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