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
野烟胡骑猎,寒柝戍楼声。
峰刺高天近,云量巨谷平。
微茫山尽处,当日大宁城。
白话文翻译:
向北望去,山脉宛如分隔的区域,霜冻的天空下,一座山岭横亘。
野外的烟雾中,胡人的骑兵正在打猎,寒冷的夜里,戍楼传来警报声。
山峰若刺一般高耸,云层在广阔的山谷上方平展展开。
在那微茫的山尽头,正是当年大宁城的所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成区脱:指望去的山脉像是分隔的区域。
- 霜空:霜冻的天空,形容寒冷的天气。
- 胡骑:指北方的胡人骑兵。
- 寒柝:寒冷的夜间警报声。
- 峰刺:高峰如同尖刺一般。
典故解析:
- 大宁城: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城池,象征着防御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佳胤,明代诗人,生于北方,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乱生活,笔调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界岭北望》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国家防御外敌的紧张局势,诗人通过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表达对国家安全和边疆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界岭北望》是一首描绘北方边塞风景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苍凉与壮美的情感。诗人以“北望成区脱”开篇,直接引入北方的景象,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广袤的边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霜冻的天空和横亘的山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壮烈。
接着,诗中描绘了胡人的猎骑与戍楼的寒柝声,增强了边境的紧张气氛,展现出士兵们的警惕与孤独。此处,诗人用“野烟”与“寒柝”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战乱的忧虑,情感复杂而深刻。
最后两句“峰刺高天近,云量巨谷平”,通过对山峰与云层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高远与开阔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紧凑的结构,展现出北方边疆的壮丽与悲壮,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望成区脱:北方的山脉像是分隔的区域,描绘边疆的辽阔。
- 霜空一岭横:在霜冻的天空下,一座山岭横亘,增强了寒冷的气氛。
- 野烟胡骑猎:描绘胡人骑兵在野外打猎,生动展现边境生活。
- 寒柝戍楼声:警报声在寒冷的夜晚响起,暗示边境的危险。
- 峰刺高天近:高耸的山峰像刺一样直逼天空,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云量巨谷平:云层在广阔的山谷上方展开,展现出一种开阔感。
- 微茫山尽处:在远方的微茫山尽,指向历史的遗迹。
- 当日大宁城:历史上重要的城池,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历史的沧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峰刺”比喻高耸的山峰,形象生动。
- 对仗:表现诗人对称美的追求,如“寒柝戍楼声”与“野烟胡骑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北方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丽,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岭:象征着边疆的辽阔与险峻。
- 霜空:代表着寒冷、孤独的边境环境。
- 胡骑:寓意外敌的威胁与边境的紧张。
- 戍楼:象征着防御与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 A. 温暖和谐
- B. 寒冷孤寂
- C. 繁花似锦
-
“寒柝戍楼声”中的“寒柝”指的是什么?
- A. 战斗声
- B. 警报声
- C. 歌声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
- A. 微茫山尽处
- B. 峰刺高天近
- C. 野烟胡骑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骈《对海而唱》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张佳胤的《界岭北望》都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偏向于表现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边境的紧张与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