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运使赴召二首》
时间: 2025-01-01 15:5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京运使赴召二首 赵蕃 〔宋代〕
不官不恨落羇縻,正谓边头狱讼稀。 但有胶胶还扰扰,略无是是与非非。 诗书旧学浑忘却,梦寐衡祠放得归。 邂逅两台俱趣召,莼鲈于此合知几。
白话文翻译:
不担任官职也不感到遗憾,因为被束缚在边疆,诉讼案件也很少。 虽然有些纷扰,但几乎没有是非之分。 对诗书旧学的记忆几乎忘却,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衡祠。 偶然间,两个地方都急切地召唤我,对于莼鲈的美味,我应该知道多少呢?
注释:
- 羇縻:束缚,限制。
- 胶胶还扰扰:形容纷扰不断。
- 略无是是与非非:几乎没有是非之分。
- 梦寐衡祠:梦中回到衡祠。
- 邂逅两台俱趣召:偶然间,两个地方都急切地召唤。
- 莼鲈:指美味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边疆任职期间,被召回京城时所作,表达了对官职的淡泊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边疆任职期间,被召回京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官职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过去学识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官职的淡泊态度和对归乡的渴望。首句“不官不恨落羇縻”直接表明了他对官职的不在意,即使被束缚在边疆也不感到遗憾。第二句“正谓边头狱讼稀”进一步说明了他对边疆生活的适应,诉讼案件稀少,生活相对平静。第三句“但有胶胶还扰扰”和第四句“略无是是与非非”则描绘了他内心的纷扰,虽然生活平静,但内心却无法平静。第五句“诗书旧学浑忘却”表达了他对过去学识的怀念,而第六句“梦寐衡祠放得归”则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最后两句“邂逅两台俱趣召,莼鲈于此合知几”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官不恨落羇縻”: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官职的不在意,即使被束缚在边疆也不感到遗憾。
- “正谓边头狱讼稀”:进一步说明了他对边疆生活的适应,诉讼案件稀少,生活相对平静。
- “但有胶胶还扰扰”:描绘了他内心的纷扰,虽然生活平静,但内心却无法平静。
- “略无是是与非非”:表达了他对是非的淡漠,几乎没有是非之分。
- “诗书旧学浑忘却”:表达了他对过去学识的怀念。
- “梦寐衡祠放得归”: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
- “邂逅两台俱趣召”: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 “莼鲈于此合知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胶胶还扰扰”比喻内心的纷扰。
- 对仗:“略无是是与非非”对仗工整,表达了对是非的淡漠。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官职的淡泊态度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描绘边疆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纷扰,以及对过去学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羇縻:象征束缚和限制。
- 胶胶还扰扰:象征内心的纷扰。
- 梦寐衡祠:象征归乡的渴望。
- 莼鲈:象征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
诗中“不官不恨落羇縻”表达了作者对官职的什么态度? A. 渴望 B. 淡泊 C. 厌恶 D. 无奈 答案:B
-
诗中“梦寐衡祠放得归”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渴望? A. 官职 B. 归乡 C. 学识 D. 美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诗作,如《秋夜》、《江上》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主题。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官职的淡泊态度和对归乡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