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久寂无听,晓来微有声。 鸡鸣疑远墅,鼓动忽孤城。 异县留妻子,殊方老弟兄。 怀哉一斗粟,于汝岂无情。
白话文翻译:
夜晚长久寂静无声,清晨微微有些声响。 鸡鸣声疑似来自远处的别墅,鼓声突然在孤城中响起。 在异乡留下妻子,在不同的地方与老兄弟相聚。 怀念那一斗粟米,对你岂能没有感情。
注释:
- 夜久寂无听:夜晚长时间寂静无声。
- 晓来微有声:清晨开始有些微小的声音。
- 鸡鸣疑远墅:鸡鸣声听起来像是来自远处的别墅。
- 鼓动忽孤城:鼓声突然在孤城中响起。
- 异县留妻子:在异乡留下妻子。
- 殊方老弟兄:在不同的地方与老兄弟相聚。
- 怀哉一斗粟:怀念那一斗粟米。
- 于汝岂无情:对你岂能没有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他在异乡思念家人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异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声响,以及鸡鸣和鼓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声响,以及鸡鸣和鼓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氛围。诗中的“夜久寂无听”和“晓来微有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生机。而“鸡鸣疑远墅”和“鼓动忽孤城”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异乡的孤寂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怀哉一斗粟,于汝岂无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即使是一斗粟米,也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久寂无听”:夜晚长时间寂静无声,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
- “晓来微有声”:清晨开始有些微小的声音,与夜晚的寂静形成对比,带来一丝生机。
- “鸡鸣疑远墅”:鸡鸣声听起来像是来自远处的别墅,增加了孤独感。
- “鼓动忽孤城”:鼓声突然在孤城中响起,加深了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 “异县留妻子”:在异乡留下妻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 “殊方老弟兄”:在不同的地方与老兄弟相聚,加深了对家人的思念。
- “怀哉一斗粟”:怀念那一斗粟米,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 “于汝岂无情”:对你岂能没有感情,强调了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声响形成对比,突出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 拟人:将鸡鸣和鼓声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思念。诗人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声响,以及鸡鸣和鼓声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夜久寂无听:夜晚的寂静,象征孤独和寂静。
- 晓来微有声:清晨的声响,象征生机和希望。
- 鸡鸣疑远墅:鸡鸣声,象征孤独和思念。
- 鼓动忽孤城:鼓声,象征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夜久寂无听”和“晓来微有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什么? A. 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生机 B. 夜晚的孤独和清晨的希望 C. 夜晚的寂静和清晨的孤独 D. 夜晚的孤独和清晨的生机
-
诗中的“鸡鸣疑远墅”和“鼓动忽孤城”表达了什么? A. 孤独和思念 B. 生机和希望 C. 寂静和孤独 D. 希望和生机
-
诗中的“怀哉一斗粟,于汝岂无情”表达了什么? A. 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B. 对生活的感慨 C. 对孤独的感受 D. 对希望的追求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赵蕃的《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顿挫,而赵蕃的诗则更加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