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院建炎兵火独存纪事》
时间: 2025-01-01 09:4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海浮家二十年,重来春色尚依然。
杏花篱落喷红雾,杨柳林塘护绿烟。
草暖村人出游地,鸠鸣刺史劝农天。
觉场独在三灾外,试问支郎第几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二十年来在湖海之间的生活,今天再次回到这里,春天的景色依旧如昔。杏花在篱笆上盛开,犹如喷出的红雾;杨柳在林塘边摇曳,像是守护着这片绿烟。温暖的草地上,村民们纷纷前来游玩,鸠鸟的鸣叫声也劝说着官员们要关注农事。此地似乎独自不受三灾的影响,我不禁想问,支郎(指佛教高僧)如今还在第几座禅院呢?
注释:
- 湖海:指生活的地方,可能是水边或湖泊。
- 重来春色:再次回到这里,春天的景色仍然美丽。
- 杏花篱落:指杏花盛开的篱笆,形象生动。
- 绿烟:指杨柳发出的嫩绿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 刺史: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治理。
- 三灾:指自然灾害,可能包括旱灾、涝灾和虫灾。
- 支郎:指高僧,可能指某位著名的佛教僧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闻人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情感。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建炎时期,正值军阀混战,社会动荡。诗人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兵火之后,回到曾经的故地,感慨春天的美好与人间的变化,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湖海浮家二十年”,渗透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家园的依恋。春天的回归不仅是自然的轮回,也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杏花和杨柳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盎然的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草暖村人出游地,鸠鸣刺史劝农天”,展现了人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最后一句“觉场独在三灾外,试问支郎第几禅”,则引人深思,诗人似乎在思索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渴望在纷扰的世界寻找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海浮家二十年:诗人以水域为家,二十年间的漂泊感慨。
- 重来春色尚依然:重回故地,春天的美景依旧如昔,令人感动。
- 杏花篱落喷红雾:杏花盛开,形象生动,仿佛在喷吐红色的雾气。
- 杨柳林塘护绿烟:杨柳的绿意如烟雾般环绕,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草暖村人出游地:草地温暖,村民们纷纷出来游玩,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 鸠鸣刺史劝农天:鸠鸟的鸣叫声唤醒了官员对农事的关注,表现出对农业的重视。
- 觉场独在三灾外:此地似乎独自不受三灾影响,表现出一种宁静。
- 试问支郎第几禅:诗人对高僧的关心,引发对宗教和内心宁静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红雾”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杏花的美丽。
- 拟人:鸠鸣刺史,赋予鸟类以劝说的能力,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杏花篱落”“杨柳林塘”,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仍然渴望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意象分析:
- 湖海: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代表着漂泊与归属。
- 杏花、杨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鸠鸣:象征着对农业的关注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 三灾:代表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对比出宁静的理想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海”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水域环境
C. 战乱地方
D. 以上皆是 -
“草暖村人出游地”意指: A. 人们在严寒中出行
B. 春暖花开的季节
C. 农田收获的季节
D. 诗人对游玩的厌倦 -
“试问支郎第几禅”的含义是: A. 询问高僧的住处
B. 对佛教的思考
C. 关心宗教生活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
- 《泊船瓜洲》王安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中的春天与对家国的忧虑,情感深沉。
- 《泊船瓜洲》王安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清新而直白。
在比较中,闻人偲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和王安石的作品则更多表现对社会动荡与家国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