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辉书记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13:27

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辉书记二首

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偏僻山村的老者,他的柴门常常不打开。突然,一位僧人从天台山飞来,似乎是带着某种使命。诗人感叹这个僧人,或许前世就是寒山子(著名的隐士),因为他满袖携带着清雅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老:野外的老人,隐居于山林之中。
  •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通常指简陋的居所。
  • 不惯开:不习惯打开,暗指隐居生活。
  • 飞锡:指僧人手持锡杖,形容其从遥远之地而来。
  •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 前身:前世。
  • 寒山子:寒山,唐代著名诗人,隐士,常与拾得同被提及。

典故解析: 寒山子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诗歌中提到的“飞锡”表明这位僧人有着特殊的身份和使命,暗示了他与诗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舜,号石溪,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丽的诗风为人所知。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隐者生活,饱含哲理,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士生活和自然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开篇的“野老柴门不惯开”,就给人一种隐居的感觉,展现了诗人所向往的宁静生活。紧接着,“有僧飞锡自天台”,则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僧人,这位僧人从天台山而来,给沉寂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灵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前身莫是寒山子”提出了对僧人身份的猜测,暗示这位僧人的诗才和品位,似乎与寒山子相似。最后一句“携得清诗满袖来”则是对僧人诗才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与人、隐逸与世俗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句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老柴门不惯开:表示偏僻的老者居住在山野中,生活简朴,门常常不打开。
  2. 有僧飞锡自天台:一位僧人从天台山飞来,象征着灵性和智慧的来临。
  3. 前身莫是寒山子:诗人在猜测这位僧人的身份,暗示他可能是有着高人风范的寒山。
  4. 携得清诗满袖来:僧人带来了清雅的诗篇,显示出其才华和修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锡”比作僧人身临其境,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柴门”、“飞锡”、“寒山子”等意象,传达了隐逸与世俗的对比,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雅诗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老:象征隐逸与孤独。
  • 柴门:代表简朴和宁静的生活。
  • 僧人:象征智慧与灵性。
  • 清诗:代表高雅的文化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僧人的法器
    C. 一种药物
    D. 一种食物

  2. “寒山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贫困
    B. 高尚的隐士
    C. 忍耐
    D. 战争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战争
    B. 爱情
    C. 隐逸与诗歌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友人》——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王维更多地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刘克庄则强调了人和诗歌的内涵,展现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