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洞》
时间: 2025-01-01 12:5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隐洞》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
豁然碧瑶户,夹以苍玉壁。
中有无底渊,黑浪常荡潏。
谅当剖判初,倍费造化力。
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
至今绝顶上,千丈留尾脊。
宁论儿女子,壮夫股为左木右栗。
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
摩挲锹李碑,文字尚简质。
今人未知贵,后代始宝惜。
洑流工骇舟,久游觉萧瑟。
岩屋宽如家,回櫂聊愒息。
白话文翻译
先贤们评判桂山,认为你是第一名。
豁然开朗的碧瑶洞,夹在苍翠的玉壁之间。
洞中有无底的深渊,黑色的浪潮常常翻滚。
想必这是天地初开时的景象,造化费了巨大的力气。
雷声怒吼,斧头般的山体被劈开,龙的愤怒使石头裂开。
直到今天,绝顶之上,千丈的山脊留下了龙的尾巴。
不必讨论儿女情长,壮士们的力量如同左边的木材和右边的栗子。
我来这里想题字,但手腕无力,笔墨难以挥动。
轻轻摩挲李白的碑文,字迹依旧简朴质朴。
如今的人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珍贵,后代才开始珍惜。
水流涌动让小舟感到惊骇,游久了才觉得萧瑟。
岩洞宽广如家,划桨时聊以歇息。
注释
- 桂山:指代桂山,古人认为其风景绝佳。
- 碧瑶户:形容洞口清澈如瑶池。
- 无底渊:形容深不可测的水域。
- 雷嗔:雷声如怒吼般震撼。
- 摩挲锹李碑:指用手轻轻抚摸李白的碑文,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
- 洑流:水流的意思。
- 聊愒息:用来表达休息的意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荫,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游历桂山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古贤的追思。诗中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龙隐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以桂山为背景,展现了其巍峨壮丽的景象,第一句即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桂山的赞美。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瑶户”、“苍玉壁”等,生动地勾勒出洞口的美丽。尤其是“黑浪常荡潏”的描写,给人以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无比强大,仿佛在诉说天地初开的壮丽场景。这种气势磅礴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张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表达了对古人和自然的敬仰。通过“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的自谦,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书写能力的怀疑,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最后,诗人以“岩屋宽如家,回櫂聊愒息”结束,带有一种宁静的归属感,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古人对桂山的评价,认为它是第一座名山。
- 豁然碧瑶户,夹以苍玉壁:描绘了桂山的洞口美景,犹如瑶池般清澈,四周被青翠的玉石环绕。
- 中有无底渊,黑浪常荡潏:描述了洞中深邃的水域,黑色的浪潮不断涌动。
- 谅当剖判初,倍费造化力:推测这景象是造化之力的结果,天地初开时的壮丽景象。
- 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自然的力量如雷霆般激烈,山体被劈开,似乎是龙在怒吼。
- 至今绝顶上,千丈留尾脊:在山顶,留下了千丈高的山脊,象征着龙的踪迹。
- 宁论儿女子,壮夫股为左木右栗:强调壮士的力量,似乎在说孩子与女人不如壮汉强壮。
- 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诗人想要题词,却因手腕无力而无法书写。
- 摩挲锹李碑,文字尚简质:轻轻抚摸李白的碑文,感叹文字的简单质朴。
- 今人未知贵,后代始宝惜:现代人未必懂得珍贵,后代才会开始珍惜。
- 洑流工骇舟,久游觉萧瑟:在水流中感受到惊恐,长时间游玩后感到寂寥。
- 岩屋宽如家,回櫂聊愒息:在岩洞中感觉宽敞如家,划桨时寻求片刻的休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山比作第一名的山,形象生动。
- 拟人:雷嗔、龙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左木右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古人智慧的追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山:象征着美丽与壮丽,代表高峰。
- 碧瑶:象征清澈与美好,寓意纯洁。
- 龙:象征力量与威严,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
- 岩屋:象征庇护与温暖,表达对自然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龙隐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碧瑶户”主要形容什么? A. 山峰
B. 洞口
C. 河流
D. 树木 -
诗人为何无法书写题名? A. 没有纸
B. 墨水干了
C. 手腕无力
D. 没有笔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壮丽的山水。
- 《望庐山瀑布》:通过瀑布的壮观,传达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