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河流出有浮桥,
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
北风驱马雨萧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边的一座浮桥,归乡的晋国人走上这条遥远的路。如果站在栏杆边向远处眺望,千里之外的景色尽收眼底,而北风呼啸,雨也淅淅沥沥地落下。
注释: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域广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浮桥:指的是架在水面上的桥,多用于渡河,临时搭建。
- 晋国:指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 阑干:栏杆,用于防护或观望的地方。
- 千里望:远望千里之外,形容视野之广。
- 北风:指冬季的北风,象征寒冷和严酷的天气。
- 雨萧萧:形容细雨飘洒的样子,增加了诗中离别的哀伤气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晋国”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诗人可能借用这一历史情境来表达对于故土的怀念与离别的愁绪。浮桥作为古代渡河的设施,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中庸,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离别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归乡之路的思索。黄河作为自然的象征,常常在古诗中出现,寓意深远。
诗歌鉴赏:
《河阳桥送别》这首诗以黄河流域的浮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首句“黄河流出有浮桥”直接点出地点,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晋国归人此路遥”则引入了送别的主题,强调了离别的漫长与艰辛。诗中的“若傍阑干千里望”把视野的开阔与情感的孤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友人归途的牵挂。最后一句“北风驱马雨萧萧”营造出一种寒冷凄清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令人感到分离的无奈和悲伤。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河流出有浮桥:描绘了黄河边的浮桥,暗示渡河的艰难。
- 晋国归人此路遥:表明归乡的路途遥远,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 若傍阑干千里望:站在栏杆边,向远处眺望,显示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 北风驱马雨萧萧:寒风和细雨的描写,增添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
修辞手法:
- 比喻:浮桥象征人生的旅程,表面平稳但内心波动。
- 拟人:北风与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句子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不舍,渗透着浓厚的乡愁与离情。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着故乡与归属。
- 浮桥:代表着人生的路途与选择。
- 北风与细雨:象征离别时的寒冷与凄清,突显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哪条河流是背景?
- A) 长江
- B) 黄河
- C) 珠江
-
“晋国”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汉朝
- B) 唐朝
- C) 春秋时期
-
诗中用什么来描绘离别的气氛?
- A) 太阳
- B) 北风与雨
- C) 明月
答案:
- B) 黄河
- C) 春秋时期
- B) 北风与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河阳桥送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和远方的思考。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