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时间: 2025-01-14 09:1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寐
作者: 车若水 〔宋代〕
通夕不能寐,隔户闻钟声。
野鸡四方啼,披衣天未明。
萧条六合内,耿耿华发生。
断鳌何能立四极,杞人忧天自心失。
黄昏野沽添一盂,孔孟行世非我力。
白话文翻译
整夜无法入眠,隔着房门能听到钟声。
四方的野鸡在啼叫,披上衣服时天尚未亮。
广袤的天地间,唯独那明亮的月光在闪烁。
“断鳌”如何能支撑四极,杞人忧天只是在自扰。
黄昏时分,野外酒摊多了一壶,孔子、孟子在世并非我所能及。
注释
逐句解释:
- 通夕不能寐:整夜都无法入睡。
- 隔户闻钟声:隔着房门能听到钟声。
- 野鸡四方啼:四周的野鸡在鸣叫。
- 披衣天未明:披上衣服时天还没有亮。
- 萧条六合内:空旷的天地之间。
- 耿耿华发生:明亮的月光在闪耀。
- 断鳌何能立四极:如何能有“断鳌”支撑四方极点。
- 杞人忧天自心失:杞国人担忧天空会塌陷,自己失去了心智。
- 黄昏野沽添一盂:黄昏时,野外酒摊又多了一壶酒。
- 孔孟行世非我力:孔子和孟子在世并不是我能做到的。
典故解析:
-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 “断鳌”:传说中“断鳌”是指能够支撑天地的神兽,常用来形容人们对自然或社会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车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因思绪纷杂而无法入眠,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不寐》一诗在意境上具有深远的内涵。诗人在整夜未眠的状态下,透过窗户听到的钟声、四方啼鸣的野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显孤独的夜景。诗人以“通夕不能寐”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却又充满思虑的氛围。紧接着,诗中提到的“披衣天未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随后的“萧条六合内,耿耿华发生”,则是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月光,象征着希望与清明,即使在黑暗中依然有光明的存在。而“断鳌何能立四极,杞人忧天自心失”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忧虑,反而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无常与变迁。
最后,诗人提到“黄昏野沽添一盂”,将视线转向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孔子、孟子等伟人思想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谦卑。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流露上都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通夕不能寐:表达了诗人因思虑或心忧而无法入睡的状态。
- 隔户闻钟声:通过听到钟声,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和时光流逝的意识。
- 野鸡四方啼: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声音,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 披衣天未明:诗人披衣起床,显示出清晨的来临与自身的无奈。
- 萧条六合内:描绘了一种空旷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寂。
- 耿耿华发生:月光明亮,象征希望与光明,给予诗人心灵的慰藉。
- 断鳌何能立四极:反思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无力,展现对命运的无奈感。
- 杞人忧天自心失:警示人们不应过度忧虑,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
- 黄昏野沽添一盂: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放松与享受。
- 孔孟行世非我力:自谦自己无法达到古代圣贤的境界,反映出诗人的谦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鳌”象征对人类力量的质疑。
- 对仗:如“通夕不能寐,隔户闻钟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野鸡的啼叫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传达出在孤独与无奈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野鸡:自然的声音,带有生命的气息。
- 月光:象征希望与内心的宁静。
- 黄昏:时间的变迁,生活的细微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杞人忧天”指的是:
A. 对未来的无谓担忧
B. 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崇拜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A. 钟声与野鸡的啼鸣
B. 月光的明亮
C. 黄昏的酒摊
D. 以上都是 -
“通夕不能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睡眠充足
B. 心情愉悦
C. 内心的挣扎与忧虑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A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车若水的《不寐》均表现出夜晚的思绪,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车若水则是对生活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
- 《诗经与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