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时间: 2025-01-01 15:24:50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自古以来月亮的盈缺变化,似乎总是与人们的情感相连。今夜的月亮特别明亮,四海皆清澈。静静地感觉到微风轻轻吹起,寒意似乎在雪花刚刚飘落时就已降临。这样的孤高的月亮,难得一遇,令我倍感思绪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功定:分配功劳,决定责任。
  • 缺又盈:缺失与圆满,意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 皎洁:形容月亮明亮清晰。
  • 澄清:水面清澈,形容环境清晰明朗。
  • 静觉:静静地感觉。
  • 寒过雪乍倾:寒意超过初雪刚落的时刻。
  • 孤高:孤独而高远,形容月亮的孤独与高洁。
  • 牵情:引起思念和情感的牵挂。

典故解析:

  • 中秋: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诗中通过月亮的描写寄托了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多以咏月、咏景为主,语言清新典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之际,正值天高气爽,月明如昼,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中秋月》是一首典型的咏月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明月的皎洁和宁静。开头两句以“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引入,反映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事的无常,寓意深刻。接着,诗人以“皎洁”描绘月色,展现出一种清澈透明的美感,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第四句则通过“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传达出秋夜的静谧与清寒,展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最后一句“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高景象的珍视,月亮的高洁让人倍感情怀,激起思乡之情。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蕴含了人对岁月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说明月亮的变化自古以来就有,月亮的缺与盈是一种自然规律。
  •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此夜的月亮尤其明亮,四周的景象因此而显得更加清晰。
  •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静静地感受到微风的轻轻起伏,寒意超出了刚刚飘落的雪花。
  •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如此孤高的月亮难得一见,令我在吟赏时愈发感受到情感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的变化比作人生的起伏。
  • 对仗:如“缺又盈”和“皎洁”与“尽澄清”的对称,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赋予月亮孤高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中秋明月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清幽而孤独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团圆、思念。
  • :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寒意:承载着秋天的情绪与思虑。
  • :象征着纯洁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了人事的无常?

    • A. 风
    • B. 月亮
    • C. 雪
  2. 诗中“孤高稀此遇”中“孤高”的意思是:

    • A. 低下
    • B. 高洁
    • C. 普通
  3. 诗歌的主题与哪种情感密切相关?

    • A. 愤怒
    • B. 思念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中秋月》都表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强烈的思念情感,而朱庆馀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