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大成名仍足病,
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
借与青山尽日看。
白话文翻译:
老了之后名声虽已显赫,但仍然感到身体虚弱;就算听到音乐声也无法感到快乐。高雅的情操使得太守能够悠然自得地坐在那里,借着青山的风景,整日欣赏。
注释:
- 老大:年纪已大,指年长者。
- 成名:指声名显赫,已经成名。
- 足病:身体虚弱,常指腿脚不便。
- 丝竹:古代的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 高情:高雅的情操或情趣。
- 太守:地方长官,通常是一个地区的管理者。
- 容闲坐:指安闲地坐着。
- 借与青山尽日看:意为借着青山的美景整日观赏。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青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高洁、悠然的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青山常被视作隐逸、闲适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湖州,可能是诗人与韩中丞(即韩愈)在一起饮宴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老大成名”开头,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人生的感慨之中。诗人虽然成名,但因年事已高,身体却感到虚弱,生动地展示了人到老年时的无奈与失落。接着提到即便听到美妙的音乐,心中却无欢愉,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空虚。这种情感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体悟。
后两句则转向描绘太守的闲适与高雅,强调一种脱离世俗纷争、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诗人用“借与青山尽日看”表明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似乎在告诉读者,与其追逐名利,不如静心欣赏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大成名仍足病”:年纪大了,虽然有名气,但身体却依然虚弱。
- “纵听丝竹也无欢”:即使听到乐器的声音,也感受不到快乐。
- “高情太守容闲坐”:高雅的太守悠然自得地坐着。
- “借与青山尽日看”:借着青山的美景,整日欣赏。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老年人的无奈与太守的悠闲形成强烈对比。
- 象征:青山象征着高洁、宁静的生活态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观。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高洁与宁静,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丝竹:代表音乐与文化,但在诗中却无法带来快乐,象征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老大成名”指的是?
- A. 年轻时成名
- B. 年纪大了仍有名气
- C. 不知名的年轻人
-
诗人对“丝竹”的态度是?
- A. 非常喜欢
- B. 无法感到快乐
- C. 觉得很烦
-
“借与青山尽日看”意指?
- A. 只看青山
- B. 悠闲地欣赏自然
- C. 一直在工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但王维更多地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而朱庆馀则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内心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