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值春诗》
时间: 2025-01-04 11:2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人久陆沉。幽径忽春临。
决渠移水碓。开园扫竹林。
欹桥久半断。崩岸始邪侵。
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
钱刀不相及。耕种且须深。
长门一纸赋。何处觅黄金。
白话文翻译:
这位隐居山中的人已经在陆地上沉寂很久了。幽静的小径上,春天突然来临。开渠引水,移走磨坊;打理园子,清扫竹林。倾斜的桥已经断了一半,崩塌的岸边开始受到侵蚀。轻声吟唱,吹奏细笛;低声弹奏古琴。金钱与我无缘,耕种的工作还需深入。那长门外的赋诗,哪儿能找到黄金?
注释:
- 山人:隐居在山中的人,指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
- 久陆沉:形容在陆地上沉寂已久。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决渠:引水的渠,移水碓指的是挪动水磨。
- 扫竹林:清理竹林。
- 欹桥:倾斜的桥。
- 崩岸:崩塌的岸边。
- 短歌:轻声吟唱的小曲。
- 细笛:细小的笛子,音色柔和。
- 古琴:一种传统乐器,音色古朴。
- 钱刀不相及:金钱与我无缘。
- 耕种且须深:耕作需要深入。
- 长门一纸赋:长门外的赋诗。
- 何处觅黄金:在哪里能找到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宗懔,号少游,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和辞章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年代,庾信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政治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这个背景下,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幽居值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歌开头以“山人久陆沉”引入,既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选择,也隐含了对尘世纷扰的逃避。接下来,春天的到来让幽静的小径重新焕发生机,展现出自然界的蓬勃与生机。诗人在此刻通过“决渠移水碓”、“开园扫竹林”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而“欹桥久半断”、“崩岸始邪侵”则暗示了隐士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尽管身处优美的自然之中,外界的变化依然影响着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则将隐士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带来的精神享受,似乎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
最后几句“钱刀不相及,耕种且须深”表明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对心灵富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春天这一自然象征,表达了隐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人久陆沉”:隐士在陆地上沉寂已久,暗含对世事的逃避。
- “幽径忽春临”:春天的突然到来,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 “决渠移水碓”: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开园扫竹林”:强调对自然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 “欹桥久半断”:隐居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
- “崩岸始邪侵”:自然界的变化与隐士内心的波动。
- “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内心的安详。
- “钱刀不相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
- “耕种且须深”:强调务实的生活态度。
- “长门一纸赋”:长门外的诗作,象征着对文化的追求。
- “何处觅黄金”:对财富的无奈与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春天的到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希望。
- 对仗:如“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春天被赋予生命,似乎具有主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无奈。通过春天的象征,作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人:隐士的象征,代表追求高远志向的人。
- 春: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意味着新的开始。
- 水碓: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质朴与自然。
- 竹林:自然与宁静,代表隐逸的环境。
- 古琴:文化与精神的象征,代表作者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山人”指的是哪类人? A. 商人
B. 隐士
C. 政客
D. 学者 -
“幽径忽春临”中的“春”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生活的希望
C. 战争
D. 竞争 -
在诗中,作者对财富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淡泊
C. 忽视
D. 怨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庾信与王维:庾信的《幽居值春诗》着重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文精华》
- 《庾信诗文选》
- 《南北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