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秋蝶》

时间: 2025-01-19 17:37:43

帘外十分秋,晓梦凄迷时节。

分得幽情一半,有飞来孤蝶。

谁怜憔悴向西园,身更轻如叶。

莫遣兰荪荪尽,又等闲轻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秋蝶
作者: 黄侃 〔近代〕

帘外十分秋,晓梦凄迷时节。
分得幽情一半,有飞来孤蝶。
谁怜憔悴向西园,身更轻如叶。
莫遣兰荪荪尽,又等闲轻别。

白话文翻译:

秋意浓浓,窗外的景色透着一丝凄凉。清晨的梦境在这个时节显得迷离而模糊。我的幽情只分得一半,仿佛有一只孤独的蝴蝶飞来。谁会怜惜那在西园中憔悴的我,身影轻盈得像一片叶子。不要让兰花和荪草都枯萎了,我又在轻易地与它们别离。

注释:

字词注释:

  • 帘外:窗帘外面,指窗外的景象。
  • 十分秋:形容秋天的气息浓厚。
  • 晓梦:早晨的梦,暗指梦境的缥缈与朦胧。
  • 幽情:内心深处的情感。
  • 孤蝶:孤独的蝴蝶,象征孤寂与脆弱。
  • 憔悴:形容衰弱、凋零的样子。
  • 兰荪荪:兰花和荪草,常用来象征美好而脆弱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兰荪:在古诗中常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征,寓意清雅与芬芳。这里提及兰荪的凋零,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与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6),字仲明,号白云,近现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好事近 秋蝶》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感伤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诗歌鉴赏:

黄侃的《好事近 秋蝶》以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意境,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内心的幽怨。开篇“帘外十分秋”,通过简单的描写,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萧瑟的秋日场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接下来“晓梦凄迷时节”,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梦境的朦胧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

“分得幽情一半,有飞来孤蝶”一句,孤蝶不仅是秋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孤独情感的化身。蝴蝶的轻盈与脆弱,恰如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无奈。“谁怜憔悴向西园”,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叹息,似乎在诉说着失去的美好与无处倾诉的孤独。

最后两句“莫遣兰荪荪尽,又等闲轻别”,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暗示着与这些美好事物的轻易别离。整首词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外十分秋:窗外的景色已经透出浓厚的秋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晓梦凄迷时节:早晨的梦境在这个凄凉的季节显得模糊而迷离,传达出一种不安的情感。
  3. 分得幽情一半,有飞来孤蝶:表达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与孤独,孤蝶象征着脆弱与渴望。
  4. 谁怜憔悴向西园: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自怜,令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
  5. 身更轻如叶:将自身的轻盈与脆弱与秋天的叶子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意象。
  6. 莫遣兰荪荪尽,又等闲轻别:提醒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轻易与之别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蝶比喻孤独的心境;“身更轻如叶”用叶子比喻人的脆弱。
  • 拟人:用“谁怜”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渴望与期待。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平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探讨了孤独、脆弱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凋零与生命的循环。
  • 孤蝶:代表孤独与渴望,寓意生命的脆弱。
  • 兰荪:象征美好的事物,反映了内心的柔软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蝶”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与脆弱
    • B. 美好的事物
    • C. 时间的流逝
  2. “莫遣兰荪荪尽”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不要轻易别离美好的事物
    • B. 要及时享受生活
    • C. 不在意生活中的琐事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生活的漠然
    • B. 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对秋天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秋天的思考,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对过往的留恋。
  • 杜甫的《秋兴八首》则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描绘秋天,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黄侃的《好事近 秋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