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其一
吹水落秋阴,乱叶响林声湿。
笳吹雁惊寒雨,忆燕帘风入。
玉关横柳怕飞霜,笛暗倚楼月。
何处木兰烽火,记冷烽人立。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阴云低垂,水面上吹来微风,树叶纷乱,发出湿漉漉的声响。
笳声吹响,惊起了大雁,伴随着寒雨的侵袭,想起了燕子在风中轻轻飘动的样子。
玉关的横柳,害怕寒霜的侵袭,楼上的笛声在月光下悄然传来。
如今战火纷飞,木兰的烽火在哪里?我记得那冷峭的烽火旁,曾有一个人孤独地伫立。
注释:
- 吹水:微风吹动水面。
- 乱叶:纷乱的树叶,形容秋天的情景。
- 笳:一种古代乐器,通常与战斗有关。
- 燕帘:燕子在窗帘上飞舞,象征春天的生机。
- 玉关:指代边关,隐含战乱。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火信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育仁(生卒年不详),字子瑜,号庵山,清代诗人,其诗风以清丽见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作品多流露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战火频仍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寄托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反映了时代的忧愁与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好事近 其一》是一首具有浓厚秋意的词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隐含了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索。首句“吹水落秋阴”以秋天的阴霾和微风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笳吹雁惊寒雨”的描写,将自然与战争的气息相结合,令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不安与惶恐。燕子的回忆则传递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更加沉重。
诗中“玉关横柳怕飞霜”生动地刻画了边关的脆弱与不安,仿佛在警示着战乱的来临。而最后一联“何处木兰烽火,记冷烽人立”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动荡融为一体,令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清丽的意象与沉重的情感交织,展现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水落秋阴:微风轻拂水面,仿佛在描绘秋天的低沉气氛。
- 乱叶响林声湿:秋风吹动树叶,发出湿润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悲凉的环境。
- 笳吹雁惊寒雨:笳声响起,大雁被惊飞,象征着不安的外部环境。
- 忆燕帘风入:回忆燕子轻盈的舞动,表达对往日春光的怀念。
- 玉关横柳怕飞霜:描绘边关柳树的脆弱,象征着对寒霜与战乱的恐惧。
- 笛暗倚楼月:笛声在月光下隐约传来,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 何处木兰烽火:质问木兰的烽火在何处,象征着战争的迫近与无奈。
- 记冷烽人立:怀念烽火旁的孤独身影,体现出对战士的崇敬与对和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战争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如“怕飞霜”的柳,表现出脆弱与无奈。
- 对仗:如“笳吹雁惊寒雨”与“忆燕帘风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深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邃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阴:象征萧瑟与忧愁,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冷与不安。
- 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反衬出现今的孤独。
- 烽火:象征战乱与动荡,表达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的渴望。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是诗中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吹水落秋阴”中“秋阴”指代什么?
A. 秋天的阳光
B. 秋天的阴云
C. 秋天的温暖 -
“何处木兰烽火”中的“木兰”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个历史典故
C. 一种植物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A. 战争
B. 过去的美好时光
C. 自然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与离愁。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兄弟的关怀与思念,情感更加亲密。
粗略解读:
这几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情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显示了古代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的丰富手法与深刻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