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天渺,一片水云沙鸟。
俯景茫茫空懊恼,孤吟秋色老。
自爱琅玕芝草,茅屋碧山环绕。
高卧长松心尽了,年来机事少。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与天空交融,远远望去是一片水天一色,沙鸥在云间飞翔。
俯视这无边的景色,我感到茫然与懊恼,独自吟唱着秋日的萧索。
我自得于那琅玕和芝草,茅屋被青山环绕。
我在长松之下高卧,心中一切都已释然,这些年来发生的事务已不再重要。
注释:
- 琅玕: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玉,象征珍贵与美好。此处指代珍惜的事物。
- 芝草: 指灵芝等草药,常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 茅屋: 用草编成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长松: 高大的松树,常象征坚韧与长寿。
- 机事: 指社会上的事务或事情,含有繁忙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金,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世事纷扰中的孤独与淡然。此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因政治动荡而选择归隐,从而形成了“隐逸”文化。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湖天渺,一片水云沙鸟”,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辽阔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开阔之感,宛如置身于无边的湖天之间。接着,诗人从宏观的景象转向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景色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无奈。“俯景茫茫空懊恼,孤吟秋色老”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心境,似乎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秋色的凋零与孤吟的苦涩相互映照,诗人的内心愈发显得苍凉。
在后半部分,诗人自得于“琅玕芝草”,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自得,虽然身处简陋的“茅屋”中,却心怀宁静,周围的青山环绕使得生活显得更加充实。最后一句“年来机事少”则是对世事的看淡,表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领悟与释然。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天渺,一片水云沙鸟”:描绘湖面与天空无界的景象,给人一种空灵辽阔的感觉。
- “俯景茫茫空懊恼,孤吟秋色老”:对无边景色的感慨,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自爱琅玕芝草,茅屋碧山环绕”: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自得,周围的环境使其心灵得到满足。
- “高卧长松心尽了,年来机事少”:通过长松象征的安宁,表达对世事的淡然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与天比作无边无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对仗:如“琅玕芝草,茅屋碧山”,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孤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流动,使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政治纷扰的逃避,体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天: 寓意辽阔与自由,象征诗人对生活无限可能的向往。
- 秋色: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一种凋零的美感。
- 琅玕芝草: 象征珍贵与长生,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茅屋: 象征简单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长松: 代表坚韧与宁静,象征诗人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天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热闹
b) 宁静辽阔
c) 复杂多变 -
诗人如何看待世事? a) 热衷参与
b) 选择避开
c) 随波逐流 -
“琅玕芝草”象征什么? a) 珍贵的事物
b) 平凡的生活
c) 繁忙的事务
答案: 1. b;2. b;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赵金的《谒金门》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李白更多地融入了对月亮的崇拜与饮酒的豪情,而赵金则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隐逸文化与文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