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其二》

时间: 2025-01-08 20:58:26

花窣地。

红玉枕山云腻。

良夜好天浓睡里。

蜡盘空转泪。

妾似杨花飘坠,郎是一江春水。

容易东风无好计。

少年须著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窣地。红玉枕山云腻。良夜好天浓睡里。蜡盘空转泪。妾似杨花飘坠,郎是一江春水。容易东风无好计。少年须著意。

白话文翻译:

在花盛开的地方,红色的玉枕在山上,云雾缭绕。良好的夜晚,在这浓厚的睡梦中,蜡烛的光辉下我空流泪。我的心情就像杨花一般随风飘落,而你则如同那浩瀚的春江水。面对轻易而来的东风,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加用心。

注释:

  • 花窣地:花盛开的地方,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红玉枕:红色的玉制枕头,象征美好和奢华的梦境。
  • 蜡盘空转泪:蜡烛的光辉下,泪水流淌,形容情感的孤独和无奈。
  • 妾似杨花飘坠:我就像杨花一样随风飘落,表达一种漂泊无依的心情。
  • 郎是一江春水:你如同一江春水,象征着温柔和浩瀚的情感。
  • 东风无好计:东风来临,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暗示生活的无常。
  • 少年须著意:年轻人应该用心去对待生活和感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杨花”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柔弱和无依无靠的状态;“春水”则代表了温暖、柔情和流动的生命力,给人以希望和柔情的感受。诗中通过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维新,号文焯,浙江人。其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谒金门》系列诗作多描绘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追求与困扰。

诗歌鉴赏:

这首《谒金门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开头的“花窣地”柔和而富有生机,营造出一种春天的美好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感到一种孤独与无助。蜡烛的光辉下,泪水悄然流下,暗示着内心的苦楚与忧伤。

“妾似杨花飘坠,郎是一江春水”这一句,生动地将自己与爱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爱情的依赖与无奈。杨花的随风飘落,象征着无依无靠,春水的浩瀚则表现出男女之间深厚而又不可捉摸的情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惆怅,尤其是结尾的“少年须著意”,点出了年轻人应当珍惜时间、认真对待爱情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窣地:描绘春天花开的美好景象,暗示生活的希望。
  • 红玉枕山云腻:红玉枕的奢华与山上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 良夜好天浓睡里:良夜与浓睡的结合,表现出宁静的夜晚与内心的安宁。
  • 蜡盘空转泪:蜡烛的光辉下,泪水无声流下,传达出孤独和失落。
  • 妾似杨花飘坠: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落的杨花,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感受。
  • 郎是一江春水:将爱人比作春水,象征温柔与流动的感情。
  • 容易东风无好计:面对轻易而来的东风,却无能为力,暗示生活的无常。
  • 少年须著意:劝诫年轻人要用心去面对感情和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杨花,爱人比作春水,生动形象。
  • 拟人:蜡烛的光辉下流泪,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反衬出个体在爱情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提醒年轻人要珍惜时光,认真对待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杨花: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 春水:象征温柔、情感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蜡烛:象征光明与短暂,暗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妾似杨花飘坠”中的“妾”指的是: A. 我 B. 她 C. 他们

  2. 诗中“郎是一江春水”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温柔 C. 喜悦

  3. “少年须著意”强调了年轻人应该: A. 玩耍 B. 忽视 C. 用心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郑文焯的《谒金门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柔婉,郑文焯则更强调情感的无奈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