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
时间: 2024-09-19 21:3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 洪迈 〔宋代〕 不奈诸公厌石渠,年年送客意何如。 直言饱诵刘蕡策,大意争传贾谊书。 今日朝廷唯主圣,异时风俗要人锄。 须君早晚归遗补,莫恋王门久曳裾。
白话文翻译:
无法忍受那些官员对石渠的厌倦,每年送别客人的心情如何呢? 深知直言不讳的刘蕡的策略,大家都争相传阅贾谊的著作。 如今朝廷中只有君主圣明,将来风俗需要有人来矫正。 希望你早日归来担任补缺的职务,不要长时间留恋在王宫中拖着长裙。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奈:无法忍受。
- 石渠:指朝廷中的文书或档案,这里代指朝廷。
- 饱诵:深知,熟读。
- 刘蕡策:刘蕡的策略,刘蕡是唐代著名的直言敢谏的官员。
- 贾谊书:贾谊的著作,贾谊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 主圣:君主圣明。
- 锄:矫正,改善。
- 遗补:补缺的职务。
- 曳裾:拖着长裙,指在宫廷中任职。
典故解析:
- 刘蕡策:刘蕡是唐代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这里用他的策略来比喻直言不讳。
- 贾谊书: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里用他的书来比喻重要的政治文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史等多个领域,尤以史学著称。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王龟龄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时局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迈在送别友人王龟龄时所作。王龟龄因某些原因被外放到地方任职,洪迈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首联以“不奈诸公厌石渠”开篇,直接抒发了对朝廷官员的不满和对友人的同情。颔联和颈联通过引用刘蕡和贾谊的典故,强调了直言敢谏和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当前朝廷的不足和未来的希望。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望,希望他不要留恋宫廷,早日回到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奈诸公厌石渠”: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官员的不满,他们厌倦了朝廷的事务。
- “年年送客意何如”:每年都要送别友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 “直言饱诵刘蕡策”:深知刘蕡的直言不讳的策略,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
- “大意争传贾谊书”:大家都争相传阅贾谊的著作,强调了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 “今日朝廷唯主圣”:如今朝廷中只有君主圣明,暗示了其他官员的不足。
- “异时风俗要人锄”:将来风俗需要有人来矫正,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
- “须君早晚归遗补”:希望友人早日归来担任补缺的职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
- “莫恋王门久曳裾”:不要长时间留恋在王宫中拖着长裙,希望友人不要留恋宫廷。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刘蕡和贾谊的典故,比喻直言敢谏和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直言饱诵刘蕡策,大意争传贾谊书”,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和对时局的忧虑。作者通过对友人的送别,抒发了对朝廷官员的不满和对友人的同情,同时也强调了直言敢谏和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希望友人早日归来,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渠:代指朝廷,象征着朝廷的事务和官员。
- 刘蕡策:象征着直言敢谏。
- 贾谊书:象征着政治改革。
- 主圣:象征着君主的圣明。
- 锄:象征着矫正和改善。
- 遗补:象征着补缺的职务。
- 曳裾:象征着在宫廷中任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蕡策”和“贾谊书”分别象征什么? A. 直言敢谏和政治改革 B. 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 C. 军事策略和外交政策 D. 医学知识和农业技术 答案:A
-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期望? A. 希望友人早日归来担任补缺的职务 B. 希望友人留在宫廷中任职 C. 希望友人远离政治,过平静的生活 D. 希望友人成为文学家 答案:A
-
诗中“不奈诸公厌石渠”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官员的什么态度? A. 赞赏 B. 不满 C. 中立 D.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望。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别》和洪迈的《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而洪迈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