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相思引
作者: 卢祖皋 〔宋代〕
陆续鸣鸠呼晓晴。霏微残雾湿春城。未成梅雨,先做麦寒轻。长日愔愔花又落,短屏曲曲酒初醒。小舟无绪,闲带牡丹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首先是鸟儿在晨曦中鸣叫,唤醒了宁静的春城,微微的雾气仍然笼罩着大地,湿润而清新。虽然还没到梅雨季节,但春天的寒意依旧存在。长日漫漫,花瓣在不经意间又一次飘落,短暂的屏风前,酒意刚刚苏醒。小舟在水中漂荡,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随意地带着牡丹花游荡。
注释:
- 鸣鸠:指的是一种鸟,叫声清脆悦耳。
- 霏微:形容雾气轻微,细腻。
- 梅雨:指的是梅子成熟时节的雨,通常在夏季。
- 愔愔:形容安静、恬淡的样子。
- 短屏:指小屏风,通常用于遮挡。
- 无绪:没有方向或目的。
- 闲带:随意地携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雨”,常代表着一种季节的更替,梅雨季节通常在初夏,诗人通过对比未到梅雨的“麦寒”,表现了时节的微妙变化和自然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常透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春夏之交,唐诗宋词常以春景为题材,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正是春花即将凋零,夏日渐近的时节,诗人以小舟、花落等意象,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琴调相思引》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诗中鸟鸣声声,晨光熹微,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春天的城中,残雾尚存,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如今的寂寞。未到梅雨,反而感受到初春的寒意,传递着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长日渐渐流逝,花瓣无声落下,短屏前刚刚苏醒的酒意,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微醺的状态,似乎在自我沉醉中回忆往昔的欢愉与失落。
诗中通过“小舟无绪,闲带牡丹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闲适,似乎在说,尽管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但依然要随心所欲地享受眼前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陆续鸣鸠呼晓晴:晨曦中,鸟儿叫声逐渐响起,唤醒了清晨的宁静。
- 霏微残雾湿春城:轻微的雾气仍然弥漫在湿润的春城中,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 未成梅雨,先做麦寒轻:梅雨尚未到来,春天的寒意却已经显现,表现出季节变化的细腻。
- 长日愔愔花又落:漫长的日子中,花瓣又一次悄然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短屏曲曲酒初醒:小屏风前,酒意刚刚苏醒,暗示着一种恍惚与迷醉。
- 小舟无绪,闲带牡丹行:小舟随意漂荡,缓慢地带着牡丹花游走,象征着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花又落”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鸟鸣”与“酒初醒”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之美,如“长日愔愔”与“短屏曲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鸠:象征着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 残雾:代表着过去的遗留与依依不舍。
- 梅雨:象征着时间的转折与变化。
- 牡丹:象征着美丽与短暂,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鸣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长日愔愔”中“愔愔”的意思是?
- A. 热闹
- B. 安静
- C. 快乐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时间与人生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时光的感慨,但卢祖皋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壮志与历史情怀。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